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有多少村官在一天六顿海吃“小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7日06:00 光明网
戴求兵

  陕西省乾县王村镇大王村财务账目混乱,村干部吃喝状况令人震惊。8年来共吃喝1999次,村干部有一天竟“吃”了6顿饭,问题票据装了整整一麻袋,“问题账目”数额达百万元以上,这个昔日命名的“小康村”,集体经济损失无法收回,村庄公益事业陷于瘫痪。(新华网6月9日)

  从党的十六大开始,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建设小康的主旋律

下,仍然有一批不起眼的村官象“硕鼠”一样,违反常规“一天六顿”海吃着“小康”,危害之大,不言而喻。

  近年来,关于村干部腐败的案例屡屡见诸报端,村官腐败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第一,选举制度不健全助长了村官贪念。历年来村干部沿袭了从村里推选的办法,事实上既没有“推”也没有“选”,往往由村里的“大户人家”把持,走走选举的形式而已。推行“海选”以来,增加了其中的变数,但也衍生了一些违规行为。比如一些村民为当选村官四处活动笼络人心,有的甚至搞“非组织活动”花钱买选票。这样“选举”上来的村官,对村民负责的意识不强,相反,往往核算自己竞选的成本,希望在任期内“连本带息”捞回来,动机不纯,贪念丛生。第二,宗族势力凭添了村官的长官意志。在农村,宗族势力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但直接或者间接地干预村民选举,也操纵着村里大多数“民意”。村官往往在宗族势力的支持下当选的,有的本身就是宗族的“族长”,这样就把宗族势力与村官紧密联系在一起,村官习惯于依靠在宗族的影响对村民“发号施令”,带有浓厚的“土财主”色彩,村官虽不是官,但确实很有长官的权威。第三,财务监管乏力提供了村官腐败的温床。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上级党委政府认为属于村民自治范畴不便管,且村级财务既小又散不好管,因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疏于监管。而面向村民内部的财务公开并不全面,有些仅仅是做个样子。近年来推行的村级财务会审,也由于农村特殊的情况,很难真正发挥作用。这些,都为村官腐败创造了客观条件。

  “一天六顿”的票据出现在大王村的帐目里,的确很反常,但这种海吃“小康”的村官腐败现象,在人们眼中日渐“习以为常”,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疑是一个危险信号。预防和治理村官腐败,要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提高农民素质,保障其应有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引导农民按照自治条例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理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