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当代洋神农”甘当“白老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7日06:13 大洋网-广州日报

  

“当代洋神农”甘当“白老鼠”
埃尔希·维多森
“当代洋神农”甘当“白老鼠”
图为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奖者巴里·马歇尔(右)和罗宾·沃伦。为了研究胃溃疡,马歇尔曾以身试菌。
“当代洋神农”甘当“白老鼠”
约翰·亨特
“当代洋神农”甘当“白老鼠”
汉普利·大卫
“当代洋神农”甘当“白老鼠”
麦克斯·帕滕科弗
“当代洋神农”甘当“白老鼠”
耶西·拉西尔本报综合报道 从古至今,医学领域很多重大的进展和突破都是科学家通过在自己身上做试验而完成的。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神农氏就是“以身试药”的鼻祖,据汉代《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传说神农氏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而尝尽百草,直至一天尝到一种剧毒的断肠草,献出了生命。

  人类历史上像神农氏这样为医学发展献出生命的先贤史不绝书。即使是到了医学技术昌明的今天,仍然有很多胆识过人的科学家大胆献身,成为亲身体验自己研究成果的第一人。给自己身上注射艾滋病疫苗的印度微生物学家普拉迪普·塞思表示:“科学研究领域永远都有‘自我试验’的位置。”

  当然,这些科学家的行为也引起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他们既鲁莽又自私,但难以否认的一点是,这些甘当“白老鼠”的科学家的胆识和勇气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现行的医学界管理体制禁止医生参加自己的试验计划。医学道德舆论对于科研人员拿自己的身体做试验的行为也并不认同。但事实上,许多思想独立、胆识过人的科研人员都会奋不顾身地当上自己试验计划的“白老鼠”,甚至还有医生主张应该由医生本人首先吃下第一粒自己研制出来的新药。

  英国皇家外科医生协会医学道德委员会主管约翰·桑德斯认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医生应该首先“以身试药”。他表示,病人是完全有理由提出“你自己试过吗?”这个问题。“如果你自己不敢尝试,那么你怎么能够期待别人愿意去试。”

  专题文字:王希怡

  获诺贝尔医学奖的“白老鼠”

  去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奖者之一、澳大利亚肠胃病学专家巴里·马歇尔是近年来医学界最著名的“白老鼠”。马歇尔在1982年亲口喝下一杯带菌的混合液,几天后他身上出现了胃溃疡的症状。经过研究,马歇尔得出了结论:大多数胃溃疡是由一种名叫幽门螺杆菌的常见细菌引起的,可以通过服用抗生素特效药进行治疗。去年,马歇尔和合作伙伴罗宾·沃伦凭此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最走运的“白老鼠”

  2003年,印度微生物学家普拉迪普·塞思在身上注射自己研制的艾滋病疫苗。该疫苗此前已经通过了动物试验阶段,但是还没有进行人体试验。幸运的是,迄今为止,这次试验并没有在塞思身上造成任何不适。虽然很多同事批评塞思的做法,但是他表示并不后悔。

  得不偿失的“白老鼠”

  18世纪的英国外科医生和解剖学家约翰·亨特对于以身试药可谓是极具大无畏精神。他曾经冒着极大的风险喝下几种不同强度的毒药。而亨特最具争议性的行为是把一位患淋病和梅毒的病人的脓液涂在自己身上,使得自己染上淋病。这项为期3年的研究迫使亨特不得不一再推迟婚期,而且由于病人的脓液同时带有淋病和梅毒病菌,亨特误以为两种病菌是同一种东西,从而导致了错误的结论。

  上了瘾的“白老鼠”

  19世纪英国化学家汉普利·大卫是麻醉学领域的先驱。他曾经和朋友一起吸笑气(一氧化二氮),以试验笑气的麻醉作用。最后大卫无可救药地上了瘾。

  到了19世纪末,美国外科医生威廉·荷斯泰德和理查德·赫尔“以身试药”,最终发现了吗啡和可卡因的麻醉作用,但是两人也因此成为了严重的上瘾者。

  最不怕恶心的“白老鼠”

  1892年,德国医生麦克斯·帕滕科弗坚信,在液体内滋生的霍乱菌必须在固体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为此,帕滕科弗从病人粪便里采集霍乱菌,将之拌到肉汤里面喝下去,结果他得了霍乱病。可能由于从之前的霍乱疫情中获得免疫力的缘故,帕滕科弗奇迹般地保住了性命。

  献出生命的“白老鼠”

  自我试验总是充满风险的,一些科研人员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1885年,秘鲁医学生丹尼尔·卡里恩因为输入带奥罗亚热病菌的血液而病重身亡。

  1900年,美国随军医生耶西·拉西尔刻意让一只带菌的蚊子叮咬自己,最后他因感染了黄热病不治身亡。 (本报综合报道)

  除了医疗技术领域,营养健康也是吸引大批科学家勇于自我试验的研究领域,其原因不言而喻——既然我们都必须得依靠进食而维持生命,那么为什么不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食物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吃到吐的“白老鼠”

  在把厨房变成实验室的科学家中,最出名的可能要数18世纪意大利科学家拉萨罗·斯普拉赞尼,他曾经把大包大包的食物吞进肚子里,然后将之呕吐出来,再对呕吐物进行仔细研究,借此了解人体消化食物的过程。

  吃到送命的“白老鼠”

  和斯普拉赞尼身处同一年代的英国医生威廉·斯塔克一直希望能够弄明白人类是否真的需要进食各种食物来维持营养均衡。于是,斯塔克拿自己做试验,每天坚持除了吃面包和喝清水之外,再也不吃别的食物。斯塔克坚持了7个月,直至生命结束。最后,斯塔克死于坏血病,享年29岁。

  “白老鼠”写出“营养学圣经”

  英国当代女科学家埃尔希·维多森蜚声营养学研究领域,在60多年的研究生涯中在自己身上做过无数试验。维多森和同事研究出一套在食物稀缺的战争年代的科学饮食方式;她的研究成果使得英国当局在面包中加强钙含量;她还在1940年出版了第一本《食物营养成分指南》,该著作至今仍然是全球各国营养学家心目中的“营养学圣经”。

  (本报综合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