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卿本高人,奈何卖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7日08:30 潇湘晨报

  作为易中天的老读者,我对他近年来的著作相当失望,真的。他早年曾倡导走出“美学的迷惘”,而现在,我担心他是不是已经走入了“市场的迷惘”。

  记得90年代初,易中天的《走出美学的迷惘》、《艺术人类学》等著作,像沉闷空气中的一阵清风。他提出的“人的确证”等概念,虽稍嫌空泛,但仍以深刻的学术洞察力,和一种强烈的启蒙精神令我激赞。我同时记住了易中天、邓晓芒这两个“青年学者”的名字

,心中暗暗期望,他们在将来能够并且应当成为直追卢卡奇、阿多诺的一流理论家。

  时间来到新千年,我突然发现:署名“易中天”的闲话文章越来越多,专业著述却越来越罕见或薄弱,他似乎要改行了!虽然还能偶尔读到易中天的理论著作、论文,看到他捍卫“新实践美学”的姿态,看到他整理教案编著的《美学的问题与历史》,但我总是有种感觉:易中天已经是博导了,但是他在吃老本!跟日益精进的邓晓芒相比,我对易中天的失望愈显强烈。

  本来,易中天即便真要改行也只是他个人的私事,而且,知识分子自锢于象牙塔也是不对的,很多大哲学家都写过通俗读物,其中不乏畅销书。如英国大哲罗素的《西方的智慧》,就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入门读物。

  这些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易中天的“闲话”、“趣说”流于肤浅,甚至有点媚俗的气息。如楚汉之争,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却被《汉代风云人物》解读为帝王将相们的成功学案例。“历史总是让人惦记”,也同样让市场惦记。《帝国的惆怅》是相对带有思想性的文集,它在最后一页(跋)供认了易中天的“史学”思想基础:他的一切趣说都建立在一个虚浮的“共同人性”之上,建立在一个时髦的“以人为本”之上。这些不仅大失一个博导的职业水准,并且与他早年“人的确证”的立场充满矛盾。我担心这是一种退化的征兆。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看见姚明兼职或改行去卖炊饼,跟武大郎抢市场,所有的球迷应该都会扼腕叹息:卿本高人,奈何卖饼啊。我的心情也就是这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