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他让风筝有了生命(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7日09:31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他让风筝有了生命(图)

  动态蝉风筝是陈兆吉老人的得意之作。

  记者王昕文/图

  “我也不知道天空多美妙,请你替我瞧一瞧,看你穿越云端飞得很高......”这几句美丽的歌词仿佛描绘出一只拥有奇特生命的风筝。而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真的让风筝“活”起来的老人。虽然早已数不清自己放飞过的风筝有多少只,但每一只风筝都寄托着老人的梦想,串连起他走过的每一步:他首创我国动态风筝,是陕西风筝界惟一多次受邀前往美国讲学的风筝大师,还是陕西风筝界惟一拥有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老人,他的一只风筝曾被一美国爱好者以3000美元收藏……

  夏日的灿烂阳光轻拍树梢跳进陈兆吉的工作房间,略显昏暗的一楼小屋里顿时添了不少生气和光亮,墙上挂着的各式昆虫风筝让这间普通的小屋多了些独特的味道。每天,68岁的陈兆吉就是在这里忙活着、快乐着、陶醉着,而这一切都与风筝有关。

  “五爷爷”带来的风筝梦想

  夏日的午后,记者轻轻敲开了陈老的家门,鹤发童颜的老人正穿着背心忙着给自己的风筝制作独特的包装盒。轻巧的竹条、简易的塑料布制作出的盒子既实用又轻巧。环视陈兆吉挂在家中的风筝,惟妙惟肖的绘画功底绝非一般。

  瘦瘦高高的陈兆吉是个细致聪明的人,几十年来制作过的风筝已有一两万只,见识过的风筝也早已不计其数。可在他记忆中,儿时家乡“五爷爷”摆弄出的各种漂亮风筝却让他难以忘怀,甚至久久收藏。

  陈兆吉出生在风筝之乡山东潍坊,每年春天,家乡的蓝天白云间都会飘出各种美丽的风筝。而每到过春节时,大家更喜欢用放风筝来庆贺节日的到来。陈兆吉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满了风筝气息的家庭里。父亲陈衍绪在潍坊书画界赫赫有名,家里的五爷爷则是心灵手巧的做风筝高手。家庭的熏陶让陈兆吉从小就喜欢绘画、音乐和风筝制作。还是小孩子的他经常守在五爷爷身边,看他制作各种奇妙的风筝,放了学跑到空地上去放风筝,也成了他最喜欢的课外活动。

  在家乡上小学和初中时,陈兆吉的绘画才华就已经崭露头角,多次在学校获一等奖。高中时,他投奔时任西安日报社编辑的二叔处上高中,虽说到了异乡,可二叔的热情和善良却让他忘记了离家的痛苦。学习努力、刻苦的他担任过班里的学习委员、副班长等职务。在寒暑假里,他用从五爷爷那里学来的技艺,摆弄着风筝,同时他也喜欢在闲暇之余制作各种航空模型。

  风筝让陈兆吉有了飞上蓝天的渴望。高中毕业他选择报考哈工大、西工大等理工科学校的航天航空专业,一心想学习航天技术,将来为国家出一份力。把握十足的他没有料到,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彻底摧毁了他的航天梦想。如今,老人回忆起当时的那段往事仍透露出些许遗憾,不过他也笑言:“我没干成航天航空事业,却和飞机的鼻祖风筝打了一辈子交道,真有意思。”

  1959年9月,高中毕业的他留在了母校西安市六中当美术老师,随后又被调动到南郊几所小学担任美术音乐老师。一晃近二十年过去了,他结了婚,有了儿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平静而幸福。陈兆吉仍没有放下做风筝的爱好,只要有空,他总喜欢给年幼的儿子做上一只漂亮的风筝。扎实的绘画功底、细致入微的制作,让他的风筝在周围邻居里成了抢手货,不少邻居的孩子时常吵闹着向陈兆吉索要。

  蓝天里美丽的风筝活了

  人的生命轨迹真是难以琢磨,往往可能因为一件小事而被彻底改变。就当陈兆吉准备一辈子投身教育,安心当一名优秀的美术老师时,一次在新城广场放风筝的平常行为,彻底改变了他命运。

  1978年春天的一个周末,陈兆吉和往常一样,带着妻子和儿子来到新城广场放飞风筝。漂亮的风筝吸引了好多市民驻足观看。人群中有当时著名的工艺美术师康师尧,他也站在一旁默默观看,并深深地被陈兆吉制作的风筝所折服。等到人群散尽,他郑重邀请陈兆吉调入西安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潜心研究风筝制作。没过多考虑待遇,凭着对风筝的这份热爱,陈兆吉爽快地答应下来。

  在西安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陈兆吉尽情发挥出了自己做风筝的才华。几十年来,他在国际国内的风筝大赛上拿过58项各类奖项,18枚金牌、20枚银牌;2004年10月,又在江西丰城举行的第五届农民运动会上获得风筝比赛第一名;被黄河流域风筝协作区近20个省区市授予“全国风筝艺术大师”。同时,他也是我省风筝届惟一拥有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风筝艺人。

  陈兆吉制作风筝最大的特点是绘画精美,无论是蜻蜓、蜈蚣还是蝉等,他都画得栩栩如生。而轻巧的骨架设计和细致的制作水平,又让他的风筝放飞性能格外好。传统风筝技艺中的“扎、糊、绘、放”四环节,陈兆吉的功力都非常扎实。1985年,在他和另两位风筝爱好者组织下成立了西安市风筝协会。从那以后,陈兆吉一直是陕西风筝队的主力和主要得分手。

  1986年,西安市风筝协会组队前往潍坊参加第一届国际风筝邀请赛,看了那么多风筝,总有一些遗憾困扰着他。中国的风筝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可所有风筝都是在放飞稳的情况下随风自然摆动,而无法产生更生动的样子。“怎样让放飞在空中的风筝活起来?”在从潍坊回来的火车上,陈兆吉就已经开始琢磨如何给各种风筝赋予“生命”。

  回到单位,他开始潜心研究自己的设想,并学习各种机械原理。近一年时间里,他经常下班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研究机械动态风筝。一天天的努力,终于让他的一只龙风筝“活”了起来。他在风筝上制作了轻巧的齿轮,利用机械传动原理,让龙在空中放飞时口一张一合,舌头一伸一缩。虽然只是让龙的唇和舌头活了起来,可还是在国内风筝界引起很大反响,许多风筝同行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设计精巧的风筝。在1987年第二届潍坊全国风筝邀请赛上,他在全国首创的机械动态龙风筝以42分的高成绩获得工艺评分第一名。

  由于加上了机械部件,动态风筝要远远重于普通风筝,陈兆吉又开始在这些方面下功夫。他用细细的竹条和钢丝制作机械部分,大大减轻了风筝的重量。随后,他又连续在动态风筝上下功夫。2001年,第一次出访美国前,他的二代动态龙风筝在眉、腮、须、眼、舌、唇六个地方都能动起来。爪、头、颈都能动的螳螂、仙鹤、螃蟹等动态风筝一一制作出来。因为风筝的放飞主要靠双翅膀,因此机械动态风筝中最难做的就是如何让风筝的翅膀也活起来。陈兆吉根据自己的经验潜心研究,终于制作出了一双翅膀也能在放飞中活动的动态蝉风筝,这件让人叫绝的作品,曾被他多次带往国外,让一些外国人大为称赞。2001年,他的一只动态蝉风筝曾被一位美国收藏者以3000美金的价格买走。

  英国女孩下跪要拜师

  因为风筝,他的生活没有跌入窘境;因为风筝,陈兆吉在六十多岁时第一次出国,而且一连三次只身前往美国。一位英国女孩为了拜师,竟然当场向他下跪。

  就在陈兆吉忙着研究动态风筝的那几年,1985年单位的瘫痪让他不得不自谋生路。惟一可选择的就是卖风筝。白天,陈兆吉在家里忙着扎制各种漂亮的风筝,有时候连中午饭都顾不上吃。晚上等妻子回来后,两人就蹬上自行车四处摆摊卖风筝。在他的每一只风筝上,都贴有自己姓名的小标签。在广场卖风筝时,他的风筝也总是最棒的。单是漂亮的外观就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注意,高空飞舞的样子更让人啧啧赞美。不少市民甚至多方打听,到他的家中购买。卖风筝的生活持续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积攒下来的钱终于让老人有了属于自己的一间屋子。

  2001年,他受邀前往美国维斯康辛州的麦迪逊市参加当地的风筝节。他带去的动态风筝让世界各地的风筝爱好者们大为称奇。所有外国人都是第一次见识这样独特的风筝。在当地,陈兆吉还向大家讲授了自己制作风筝的技艺。上课中,一位来自英国的女孩突然跪在地上,向陈兆吉磕头,希望能收自己当徒弟学习动态风筝的制作技术。这一跪吓了陈兆吉一跳,随后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没想到,自己的作品还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随后两年中,陈兆吉再次前往美国参加当地的风筝节,而每次带去的作品也无法拿回,一一都被外国友人收藏。

  传统风筝制作后继乏人

  现在,陈老每天的生活还是被风筝填得满满当当。2000年从单位办理了退休手续后,他偶尔参加一些和风筝有关的活动,也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风筝。现在家里除了老两口以外,再没有人对这项传统手工艺抱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他的手艺同样也面临失传的可能。做风筝不仅需要良好的美术功底,还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当初在西安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时,他曾带过10个农村青年徒弟,但都没有出师。不少人的美术功底并不扎实,而最关键的则是坐不下来。对于挣不了什么大钱的风筝制作,不少年轻人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如今,有一位中年男士会偶尔到陈老家中求教学习,陈老也乐于将自己的心得和技术教授给他。但仅仅靠几个人,这项手艺迟早要失传。陈兆吉时常发出这样的忧思,后继乏人仍是一个在短期内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度,陈兆吉还想为自己的动态风筝申请专利。也有一些人提出可以想办法批量生产他制作的风筝,这样会让这一技术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和喜爱。对于这样的美好前景,陈兆吉也曾经动过心,可转念一想:如果申请专利,虽然可以让自己的风筝实现大规模生产,但风筝是项传统的手工艺作品,离开了这一“精髓”,大批量生产出的风筝也会失去本来的意义。此外专利申请要经过评报、公示等时间和金钱上的投入,本来风筝还没有挣钱先要投入,在这一问题上,陈兆吉有些举棋不定。

  采访间隙,一位自称是某名人大词典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希望陈兆吉能出钱在词典上刊登自己的介绍。对于这样的要求,他用山东人特有的直爽在电话中一口回绝:“我一直认为自己很普通,没有这个必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