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乌鸦学鹰”有深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7日12:00 光明网
李月明

  “乌鸦学鹰”是今年高考一道作文话题。一只鹰在羊群中叼了一只羊,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于是,也想学习鹰的样子。结果,它力量太小,怎么叼也不叼不起来,让牧羊人把它给逮住了……

  高考作文怎么做?我不清楚。但是从这个话题上,我倒想起两个在我国流传甚广、同出于《庄子》中的故事来。一个是“东施效颦”:一个叫东施的女人,只知道人们夸西施

美,却并不知道西施美在哪里。有一天,西施因患心痛病而捂着心口、皱起眉头走路。恰好被她看见了,她以为这就是美,从此,他每天走路也学这个样子,捂着胸口、皱著眉头。可是,所有看到她的人都远远避着她,因为她皱著眉头的样子更加重了她的丑陋,实在是让人看着不顺眼。一个是“邯郸学步”。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邯郸人走路很好看,就赶去邯郸跟人家学习步法。可是,折腾了许多年,没有掌握邯郸人走路的独特技能,可惜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忘了,于是只好爬着回家。

  近年来,不断有人对这两个故事进行翻新,无非是说,要大胆向别人学习,不怕出丑,这也是对的。但向别人学习究竟学什么、怎么学?这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有人主张“全盘西化”,他们直言不讳:“全盘西化就是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政治、意识形态、道德、所有制全部的东西”。可也有象鲁迅先生一样的人,他们主张“拿来”,不是“送来”,更不是“抛来”,而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也就是说,要“占有,挑选”。

  中国共产党人其实也是主张“拿来主义”的。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改革开放。这不就是“拿来主义”的与时俱进吗?

  但是,在“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方面,究竟吸收和借鉴哪些东西,怎样吸收和借鉴呢?邓小平说,“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见,也是不管姓“社”姓“资”的,凡符合“三个有利于”,都要大胆地“拿”。却不是一味乱拿,不能拿到最后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姓“社”姓“资”了。

  “乌鸦学鹰”这个故事有意思也正有在这里。故事的结尾这样写: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是的,向别人学习,这永远是很可爱的。可惜的是,它应该知道自己是“谁”。

  现实生活中,象这种常常“忘记了自己的名字”的“人”有没有呢?

  我在一篇文章中说:一个真正的大国,必须在文化、在人类的价值观上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的文化力量。如果说在这方面没有清醒认识的话,那么,纵使经济总量做到了世界第一,文化上不自觉,精神上不自立,只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的身后,那也只能是自废“武功”,是会受制于人的。我还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大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都必须相信前人的实践,都必须结合本国的国情,都必须充分考虑全体人民的利益,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认识不足,表达能力也有问题,言不达意或根本就说错了的地方也再所难免,但我究竟想不到的是,有人竟气势汹汹这样质问我: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如何解释?必须相信前人的实践,如何解释?什么是全体人民的利益?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什么是自己的路?还说:作者的话有些短视。我真的不知道我究竟是哪儿说错了。难道我要说企求别人的怜悯,仰仗别人的扶持,抛弃前人的实践,不考虑全体人民的利益,走别人走过的路,吃别人嚼过的馍,这就对了吗?这就是有眼光?

  甚至,说热爱祖国也不对。有人这样问:假如我们是猪,生在猪圈,难道就要爱猪圈吗?真是不想和这些人多说什么,也不知道和这些人怎样说才好。为什么非要和猪一般见识呢?我们是猪吗?退一步说,就算是猪,难道爱猪圈不好,倒应该去爱狼圈?

  “乌鸦学鹰”是可以给我们以一定启示的。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这无庸置疑。可是,美国的繁荣、发展又是有一定条件的,是一定的历史基础和社会人文环境决定的,这也无庸置疑。不管任何先进,难道是可以简单复制的吗?现在,向美国学习、按美国模式实行管理的国家不少,可是,见有那一家是和美国是并驾齐驱的呢?

  照葫芦画瓢不行;画虎不成反类犬。乌鸦学鹰,不考虑自身条件,不观察周围环境,盲目冲动,很想一把就抓一只羊过来,结果抓不住羊而自陷罗网,这个教训不也是“人”应该汲取的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