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京市民法律素质有较大提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09:00 法制日报

  本报讯记者李松 见习记者范玲莉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司法局了解到,经委托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对7类普法人群共1911个市民围绕近30个核心问题开展第三次市民法律素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经过20年普法工作,北京市民法律素质综合得分均值达到70.2分,92.9%的市民认同法律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公民权利。同时,法律基础知识薄弱成为制约市民法律素质提高的瓶颈,不同人群之间法律素质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法治环境与市民预期还存在一定差距。北京市司法局表示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五五”普法规

划。

  据悉,此次调查,采取“入户访问+社区拦截+电话预约面访”的形式,对在北京市连续居住一年以上、年龄10岁(含10岁)以上的1911个市民围绕法律认知、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制宣传需求、法治环境满意度等近30个核心问题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对市民法律素质、法律需求、法治环境评价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其中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流动人口、社区居民、农民7类普法人群在总人口中比例及各类人群内部比例进行了配额,确保调查对象的覆盖面和代表性。

  调查数据表明,“四五”普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市民法律素质得到较大提升。首先,在法律认知层面,北京市民的法律素质综合得分均值为70.2分。市民的权利意识和法制观念日趋成熟,宪法是根本大法的观念在市民心中相当稳固,能从法律意义上正确判断违法犯罪行为,学习法律的积极主动性明显增强,对新闻媒体宣传法律知识感兴趣的高达94.2%;其次,在法律遵守方面,市民已经进入较为自觉的阶段,尤其对于保护市民合法权益的具体法律法规,如签订劳动合同、噪音扰民等法律法规的遵守高达86.6%;再次,在法律运用方面,市民的维权意识提高较快,认同法律是保护自己权益的有效手段,并且倾向于通过合法途径保护自身权益。在对待商业欺诈、交房延期等与市民利益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上,市民运用法律水平相对较高。七成以上市民表示愿意参加立法听证会。

  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北京市民法律素质呈现“意识先行、基础薄弱”的态势。市民掌握法律法规数量明显不足,对宪法的理解还存在误区,普遍认为宪法是规范国家机关的,与自身关系不大;同时,相对权利而言,市民对义务的重视程度明显低得多;“不懂法律,不了解相关程序”成为市民法律遵守和运用的绊脚石;遇到需要法律解决问题时,市民多选择到法院起诉,而找街道司法所调解、找律师、仲裁、拨打148免费法律服务咨询电话等途径的相对较少;把被告看成“有犯罪嫌疑的一方”或“理亏的一方”的旧观念仍然存在于不少市民的心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