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台城”其实在“总统府”一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09:17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刘泱

  【金陵晚报报道】说起台城,南京人都知道是位于玄武湖南岸,鸡鸣寺之后的那段城墙。但是地方志专家王涌坚昨天却告诉记者,这个说法其实荒唐了。因为根据记载,梁大同十二年(546年)侯景之乱,梁武帝饿死台城。而玄武湖畔的“台城”却是明代的城墙。1459年前的万岁爷怎么可能饿死在600年前建成的明城墙上?

  那么台城的准确位置到底应该在什么地方?王涌坚一番考证后认为:肯定是现在的总统府一带。

  甘熙也误将台城当城墙

  王涌坚说,鸡鸣寺、九华山、玄武湖之间那段城墙是明城墙,与台城毫不相干。台城是中央政府和宫殿的所在地,根本不是今人普遍认为的一段城墙。这一点已经是被公认,无须置疑的。

  记者看到,最权威的辞书之一、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辞海(缩印版)》“台城”这条中就写道:“台城……本三国吴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为东晋、南朝台省(中央政府)和宫殿所在地,故名。侯景之乱,梁武帝饿死于此。……今日称鸡鸣寺与明城墙的一段为台城遗址,乃后人附会。”(第476页)

  其实把台城当作城墙的错误,早在明朝就出现了。包括名人甘熙,他在《白下锁言》中说,“台城一段犹建业遗址,俯临后湖,登眺最盛”,并且说“台城乃在都城之后,别为一城”,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遗址应该在总统府一带

  台城到底在什么地方?王涌坚对照了南京最古老的历史书《建康实录》卷七《显宗成皇帝》。他发现其中提到晋咸和七年(公元332年)十一月,“是月,新宫成,署曰建康宫,亦名显阳宫”,“即今之所谓台城也……南对宣阳门,相去二里,夹道开御沟,植槐柳”。

  此前,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台城的位置应该在今珠江路。王涌坚起初也赞同,但是,老虎桥监狱搬迁的时候,地下根本没有挖出什么可以证明这里原先是宫城。显然这个推断不准确。

  最近,又有考古发现,六朝宫城遗址是在如今的总统府一带。南至长江路,北至珠江路,东近青溪,西近珍珠河(潮沟)的大致范围内。王涌坚告诉记者,当时他也专门到工地现场去,看到许多砖砌的道路,很有气势。对照《建康实录》,这里也就是当年台城的所在地。

  “台城柳”在珍珠河两岸

  与台城齐名的,当然还要数唐代诗人韦庄的名句“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既然在总统府一带,韦庄看到的“台城柳”,自然也不会是大家以为的玄武湖畔的依依垂柳。

  王涌坚从“十里堤”三个字上找到了突破口。随着南京的兴亡变化,中央政府所在地的台城被隋文帝摧毁了,尤其到了明朝建成世界第一城之后,如今的长江路、珠江路、北京东路一带哪里有“十里堤”呢?还要有烟笼十里的柳树?

  后来,王涌坚发现这样的地方南京是有的,但是这个“十里堤”不是湖堤,而是河堤。他分析给记者听:前湖(燕雀湖)在台城之东数里;后湖(玄武湖)与台城不但相距比较远,还隔着鸡笼山、九华山;东面的九曲青溪,尽管柳树成荫,但都不能称作“台城柳”。北面的进香河路是明初才开的,也与台城挂不上边。

  台城南面“夹道开御沟,植槐树”,倒是可以称为“台城柳”,但是根据《建康实录》,这里距宣阳门仅仅“相去二里”,根本谈不上十里。这样一来,王涌坚判断,只有紧邻台城之西的潮沟,也就是珍珠河,才是“依旧烟笼十里堤”的所在地。

  记者了解到,珍珠河现在位于太平北路西侧。北起武庙闸,南至浮桥。是沟通玄武湖与内秦淮河的河道。《建康志》云:“陈后主泛舟,遇于雨,水生浮沤,宫人指曰:‘此满河珍珠也’,因名河”。王涌坚说,当年的珍珠河河深水广,通舟楫。所以唐代诗人韦庄站在被隋文帝平毁的六朝宫城废墟上,面对眼前的珍珠河堤上如雾似烟的垂柳,才能发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这般沧桑的感慨。

  胭脂井的位置也不对

  既然台城的位置肯定是搞错了,那么台城的“配套设施”胭脂井肯定也跟着被搬了家。记者获悉,《南朝都建康图》和《隋蒋州图》都清楚地标明:胭脂井在六朝故城台城之内,根据元代《至正金陵新志》记载:“今胭脂井南,至宣阳楼基二里,即古台城之地。”

  这样一来,现在鸡鸣寺里的那口胭脂井,肯定不是六朝时台城的胭脂井了。王涌坚说,现在不少导游,以及一些宣传资料在介绍解放门台城的时候,都会加上一句,“唐代著名诗人韦庄曾在此凭吊:‘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其实是不对的,建议能够早点纠正这种谬误,以免贻笑大方。

  “台城”究竟在哪儿?这是个争议已久的话题。实际上,此前就有观点说,由于现在的台城距六朝时的建康宫不远,后人称之为“台城”,其实与六朝时的“台城”并没有关系。也有考据称,台城在今东南大学一带。今天,王涌坚先生提出“台城在现总统府一带”,无疑是对这段历史争议全新的阐释。我们也欢迎更多的专家、市民对这一话题发表看法。尽可能的还原出历史的原貌。信箱:jlwbsp@sohu.com电话:84686500

  (编辑小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