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随笔:跨越“汉语桥” 探秘中华文化(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12:32 中国新闻网 | ||
第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泰国赛区的比赛六月十七日在曼谷举行。来自朱拉隆功大学、法政大学等十所大学的十八名男女大学生,围绕“多民族的中国”主题,用同一种语言——汉语进行自拟题目演讲、知识问答、即兴演讲、才艺表演等四大项的角逐。中新社发 罗钦文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中新社曼谷六月十七日电 题:跨越“汉语桥” 探秘中华文化 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罗钦文 今天上午,曼谷贵都酒店的会议厅里,来自泰国各大学的三百多名莘莘学子和老师,与中国驻泰王国大使的官员欢聚一堂,观看了第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泰国赛区的精彩比赛。台上,学子们饱含中华文化韵味的激情演讲、美妙歌声、功夫舞蹈、琴声笛曲与书画才艺表演,不时赢得在场人们的阵阵喝彩声。 “中国印象”与“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通过汉语学习,中国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五十六个民族带着不同的生活习俗能共同生活在一片土地上!”来自泰国艺术大学的唐恩彩同学在她的“中国印象”演讲中说,让她感动的是,这么多的民族尽管生活习惯不同却能共存一体。 华侨崇圣大学的张泰华同学说:“通过汉语学习孔子的《论语》,我才知道孔子是世界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二千多年前的先师,他的思想不但影响着华侨华人子子孙孙的思想,也教诲世人如何处事做人!” “学习汉语感悟最深的是中国宋朝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泰国商会大学的庄进年同学感慨,当初从邓丽君的歌中熟悉这首词时,并不了解其含意。学习汉语后,她深深感悟到苏轼的“人有悲伤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词句确实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感动:多民族的中国和睦相处 去过中国的泰国法政大学中文系学生李安宁,在她的演讲中感动地说:“不管你走在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还是东南地区,始终都能看到少数民族和汉族交错栖居、和睦相处的感人景象!” 她说,这些民族和睦相处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统一和自治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中国共有一百五十五个民族自治区、州、县。国家从财政、金融、物资、技术和人才方面,帮助这些地方发展经济、教育、科技、卫生等事业,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以西藏为例,二00一年至二00五年,中央政府投资了三百多亿元建设了一百一十七个项目。 书画琴棋文武双全 相会“汉语桥”上,除了现场即兴演讲,参赛学子还进行了精彩的才艺表演。有人动情地演唱中文歌曲,有人铺纸挥笔泼墨绘中国画表演中国书法,也有人表演中国的太极剑、功夫扇……悠扬的笛子独奏《茉莉花》,婉约的古筝琴声,与刀光剑影的功夫呐喊交替回荡,喝彩声此起彼伏,持续不断。 比赛间,参赛者与在场的学子还争先恐后抢答主持人有关中国的历史文明、民族风俗、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知识考题,气氛十分热烈。经过激烈的角逐,法政大学的李安宁与朱拉隆功大学的伍凤仪,获得第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泰国赛区比赛一等奖。她们将代表泰国大学生参加七月份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复赛和决赛,并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提供的留学中国机会。 泰中官员:“汉语桥”是一座沟通的桥梁 泰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吉朗西博士在比赛开幕式上说,在知识无国界的今天,“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已举办了四届,组织此活动旨在鼓励泰国大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艺术。中泰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懂得中文、了解中国的文化有助于更进一步加强两国的关系。她希望泰国的学子更勤奋地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使得中泰两国兄弟般的关系代代相传。 中国驻泰王国全权大使张九桓赛后致辞时说,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华民族能创造出悠久灿烂的文明,是因为中华民族保持和睦相处发展的特色。和谐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不但中国、泰国需要和谐,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都需要和谐。和谐需要沟通,“汉语桥”就是一座沟通的重要桥梁。 他说,目前世界各地兴起学汉语的热潮,尤其是泰国从大学到中小学有很多人在热情地学汉语。泰国诗琳通公主二十五年前开始学汉语,现已能流利地使用汉语。他感谢泰国政府对学习汉语采取的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