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每一个考生都是整个国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17:14 国际在线

  作者:张若渔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政府日前出台奖教奖学方案,对在高考、中考及小学毕业会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重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横沥中学就读并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将获得50万元重奖。(中国新闻网6月16日)

  考上清华、北大,重奖个人50万元,如此大手笔,举凡宇内,好像还无出其右者。其实,重奖出类拔萃者之教育风潮,在时下已经浩浩荡荡、蔚为大观,人们对此已经见怪不怪。只不过,由于此次奖金之优渥实在是令人咋舌,这才又一次激活了媒体和公众早已麻木的神经。

  孟德斯鸠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里,每一个人都是整个国家”。其实,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在教育慈母般的眼睛里,每一个考生都是整个国家。然而现在,我们看到的事实却是,在教育慈母般的眼睛里,整个国家就是某一个考生。举国之力、举省之力、举县之力,甚至举镇之力,都在把有限的教育资源无限度地向“胜利者”倾斜。“赢者通吃”的潜规则在教育领域内大行其道,是为教育的势利。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科举时代的心酸和无奈,可在废除科举百年之后,在我们不遗余力地鼓吹现代教育理念的今天,这条教育潜规则,仍然无比强劲却不露声色地影响着人们的教育思维。

  教育势利主义甚嚣尘上,我们有必要重温英国教育家、道德教育的伟大先行者亨利·纽曼的谆谆教诲:“教育是一种伟大而又平凡的手段,它旨在提高社会的思想格调,纯洁国民的情趣,为大众的热情提供真正的原则,扩展时代的思想内容并使这之永远处于清醒的状态,推进政治权力的运用以及使个人生活之间的交往文雅化”。换言之,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独立于世俗社会的“神学”,它天然地拒斥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倾向,可现在,我们不无忧伤地看到,优雅的教育正在日益深重地陷入市场主义的丛林,纽曼的“教育的理想”正在被克拉克·克尔的“教育的用处”所取代。

  教育的势利与势利的教育紧密相关。势利的教育是学校的势利、教育工作者的势利、社会的势利和政府的势利四方共谋并推波助澜的可怕后果。如果说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势利倾向在微观上潜移默化的玷辱着教育的优雅容貌,那么,政府的势利倾向则在宏观上、整体性的、直接的构成对教育本质的摧毁性损毁。政府是“教育慈母”的实现主体和世俗代表,如果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厚此薄彼,那公平公正的教育灵魂如何风雨不动安如山?

  教育的势利主义倾向之所以如此强悍,盖因政府不仅没能扮演好“教育慈母”的角色,反而充当起了教育势利者的坚强后盾,甚至直接诉诸实践。在我们这个教育资源仍然极度匮乏且分配不均的国家,政府的“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来得重要。

  

  审稿:魏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