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 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00:23 大江网-江西日报

  “十五”期间,我省高等教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省委、省政府“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省普通高校由2000年的32所增加到2005年的66所,在校大学生由14.43万人增至64.61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9.13%提高到20.43%,我省高等教育迈入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全省高校十分重视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通过大力实施高校科技创新工程和“人才强校”战略,科研实力大幅度增强,科技创
新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全省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稳步推进,全省高校已经成为我省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在推进“五化”、建设“三个江西”、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伟大进程中,承担着光荣的使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昌大学阮榕生(中)在指导博士生的科研工作

  

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
省教育厅厅长漆权陪同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考察宜春学院“乌索酸”项目

  

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
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在该校“教育部发光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研究工作

  

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
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教授指导研究生做实验

  

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
江西师范大学廖维林教授向中国工程院舒兴田院士介绍“石油添加剂”生产工艺及流程

  

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
江西中医学院与汇仁集团共建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
华东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泰国“曼谷机场铁路连接线噪声与振动研究项目”国际招投标答辩会现场

  服务江西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

  “十五”期间,江西高校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共签订技术转让项目266项,技术转让收入1.7亿元。2005年,全省高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3728项,获得科技经费4.29亿元,其中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产学研项目为923项,经费2.06亿元,实现重大技术转让40项,技术转让收入0.53亿元。在产学研合作及技术转让项目中,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项目、标志性项目在江西投产,逐步实现产业化,为江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果一

  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及课题组成员,以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教育部“发光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和技术支撑,成功开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发光二极管材料与器件”。该成果已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在南昌成立了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2006年1-2期工程将投入7000万美元,目标是2010年以前力争成为全球最大、最具竞争力的蓝色发光二极管企业。

  成果二

  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教授主持完成的“猪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应用研究”构建了68个品种、1.27万份样品的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基因组DNA库,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优质、高产种猪选育技术应用于5省(市),育成64个优质种猪,累计获经济效益1.25亿元。该项技术正在推广中,产业化前景广阔。

  成果三

  江西师范大学廖维林教授主持研制和开发的“石油添加剂(MMT)”等系列产品,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在昌北一期工程已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利税1640万元。经过若干年努力,有望发展成为特大型产业。

  成果四

  江西中医学院作为我省 中药学科的龙头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基地,构建了一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技术支撑平台,并与江中、汇仁、桑海、天海等制药企业集团联合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和重大专项,先后建立了10余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科研示范基地达2万亩,部分项目已经向大田推广,辐射全省6个设区市、35个县,带动了我省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为我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成果五

  华东交通大学雷晓燕教授为首的课题组长期致力于高速铁路轨道动力学及铁路环境噪声与振动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若干关键性、创造性成果,“现代轨道理论若干关键问题研究”获2005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南昌、北京、上海、济南等铁路局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铁路提速改造,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7000多万。研究成果及成套技术在今年泰国“曼谷机场铁路连接线噪声与振动研究”项目的国际招投标中一举中标,成为该校历史上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技术服务项目。目前正在申请国家高速铁路环境噪声设计与评价技术标准,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成果六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十五”期间为洪都集团等国防企业研制了价值百万元以上的大型试验、制造设备十余台套,承担国防科研项目经费逾5000万元。与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空装5719工厂、西安航空集团公司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获得经费2000万元,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成果七

  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工程学科一直是该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在国内铜、铝及有色金属加工领域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2005年,该校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磁悬浮工程铜铝复合接触线工程应用”,在国内首次提出铜铝复合接触线产品标准,申请了3项国家专利,在江西铜业集团、江西鹰潭旺龙铜业公司、重庆西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国内铜、铝加工龙头企业进行产业化开发,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成果八

  江西农业大学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西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采取“盘旱育秧、宽行窄株、简化施肥、间歇灌溉、综合防治”技术,实施2年来,为鄱阳湖平原五县累计增加效益10.96亿元。

  成果九

  宜春学院承担的国家“863”计划“抗肝炎中药I类新药乌索酸及其制剂的研究开发”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乌索酸在制备治疗病毒性肝炎药物中的应用”国家发明专利,获第51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日内瓦国际专利技术成果博览会金奖,获批两项江西省地方标准。目前正在申报国家技术标准,产业化前景广阔。

  成果十

  东华理工学院坚持以地学为优势、以核学科为特色的办学思路,在核资源基础理论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生产的小型多功能标准氡室是国内惟一能自动给定氡浓度的计量装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居国内领先水平,国家环保局已定点该校生产,产业化前景广阔。

  成果十一

  江西财经大学勒中坚教授主持完成的大型横向项目“高速公路全封闭一卡通电子收费监控系统”获第九届全国发明博览会金奖,该项目于2002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其研究成果在江西、黑龙江等八省的100多个公路收费站推广使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

  

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
南昌大学依托国家重点学科“食品科学”建成的食品加工技术中试基地

  

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
依托景德镇陶瓷学院建立的“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
江西财经大学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举行合作研究与共同培养人才签约仪式

  

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与西安航空集团公司举行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

  

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
东华理工学院研制的多功能标准氡室

  

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
江西理工大学开发的磁悬浮试验线动力轨用铜铝复合接触线

  夯实基础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省高校突破老“三无”,即无院士、无博士点、无重点大学的历史;“十五”期间突破新“三无”,即无国家级重点学科、无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无国家级工程中心的历史。“十五”期间,通过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位授予点建设、科技平台建设、大学科技园建设、研发机构和基地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全省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日臻完善。

  凝练学科方向实现重点突破

  学科是高校发挥教学、科研、开发等综合功能的基本单位。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反映高校办学水平。全省高校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分层建设,重点突破,加强集成,形成特色”的原则,推进学科重组、综合、交叉、渗透、融合,建成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48个,博士点33个,硕士点563个。这些学科和学位授予点已经成为我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力量,部分学科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实施人才战略建设创新团队

  全省高校认真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一批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逐步成长。全省高校现有科技活动人员15251人,其中高级职称4967人;博士643人,硕士2926人;拥有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68人,中青年骨干教师619人。在省政府批准的第6-9批“江西省主要学科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中,高校有17人入选,占全省总数40%。南昌大学阮榕生入选2005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所承担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项目列为2005年度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并获300万元经费支持,实现我省此类项目零的突破。南昌大学江风益、刘三秋,江西师范大学廖维林,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任军,景德镇陶瓷学院江伟辉,江西财经大学许统生等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每人获50万元经费支持。

  整合科技资源构筑创新平台

  全省高校现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44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达到596个,各类研究机构150个,教学科研实验室2875个,面积6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33.77亿元;图书资料4257万册。

  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拥有入园企业108家,技工贸总收入3.6亿元,孵化毕业企业27家;有20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计划,获得资助资金1300多万元。

  完善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

  “十五”期间,我省高校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建章立制,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突破长期存在的制约因素,明确了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所享有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与补贴、生活待遇、岗位待遇等权利与义务,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