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开发区首办失地农民就业招聘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02:27 杭州日报

  适应新市民角色 农民争当上班族

  36岁的郑玉芳是下沙街道智格社区的征地农转非人员,上周三一大早,她就赶到下沙街道农贸市场大门口参加就业招聘会。郑玉芳说,她想找一份仓库管理员的工作,最好收入稳定,又有医疗保险,在招聘会上看了一圈,发现了不少合适的机会,她高兴地填交了好几份应聘表格。

  上周三,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向区内撤村建居后5500名征地农转人员,首次举办了失地农民就业招聘会,为这些离开土地后的农民适应“新市民”的角色,提供了大批的就业岗位。

  半数达成就业意向

  招聘会上,57家用人单位挂出了750多个就业岗位,展台开设不久,就被纷至沓来的应聘者围得水泄不通。开发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失地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而且针对下沙街道部分就业困难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技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了就业招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除园区制造企业的技术工种外,借着开发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推出了不少服务行业的岗位。刚进开发区的杭州味吉送餐服务公司,目前正在筹备运营,在本次招聘会上就推出了231个岗位。其中,司机、厨师等岗位的月收入达到1200至1700元。据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在开发区投产前,已获得配送快餐的订单,正式运作后,总配送快餐的量将达20万份,仅开发区进出口加工区的快餐订单就达到4000份。因此,他们希望招收本地居民进企业工作。“这样的员工就业比较安心,对企业来说用工也会比较稳定。”这位负责人说。

  据开发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朱伟忠介绍,招聘会当天共吸引了3000多人前来现场应聘,1432名征地农转非人员进行了求职登记,其中有356人初步达成了就业意向。

  扶持培训共促就业

  本次大型征地农转非人员专场招聘会是开发区解决征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又一项明星工程。据了解,为切实摸清开发区就业工作情况,掌握工作底数,开发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依靠社区劳动保障站和聘请的在校大学生20多人,对辖区内所有家庭和人员进行逐户调研,对征地农转非等人员的就业情况、家庭收入、社会保障、培训意向、年龄学历等,进行全面的了解,重点开展对生活困难,就业困难等家庭和人员的走访,取得开发区就业工作的第一手材料。开发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还重点梳理出全区“零就业家庭”195户,并利用物美超市、下沙商贸城、城市小公交等商贸服务业进驻和发展的时机,开发出许多就业岗位,提供给这些家庭,全区率先消除“零就业家庭”。

  早在2004年开发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制定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征用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和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设立促进就业专项资金200万元。对企业录用未持《就业援助证》的征地农转非人员,实施1000元的用工补助,并累计为6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资金60多万元,对职介机构实施了职业介绍补贴,对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开发区企业,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培训机构等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除了通过多方面、多渠道政策扶持,为农转非人员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外,开发区还组织农转非人员进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今年以来,开发区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首批开发区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在全市率先建立征地农转非人员定点培训基地,免费为征地农转非人员提供就业培训。截至目前,已免费开展专业培训3期,培训人员200多人。

  (记者朱聚强通讯员曾唯潇徐建春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