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坚守“责任传媒”的新闻理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05:02 重庆时报

  重庆晚报近年来应和社会发展要求,以“责任传媒”为新闻理想,通过报道百姓真情,营造出互助友爱、诚信和谐的社会风尚。这份市民报在20多年的办报实践中,逐渐形成作为主流媒体的传播风格:不媚俗、炒作,不冲动、破坏;以理性眼光,用建设性角度来报道时代的变化。重庆晩报把党的方针政策,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出去,起到润物无声的宣传效果,有效发挥了“喉舌”的引导作用。

  媚俗不能成为市场化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少都市报竞相把社会新闻作为争夺读者眼球的主打内容;社会新闻逐渐向“红、黄、灰”方向发展。“红”就是集中报道暴力伤害灾害等事件;“黄”就是对一些涉及性的新闻津津乐道;“灰”就是在报道中宣扬一些消极灰色的价值观道德观。一些以此类报道为主的报纸短期内取得了一定市场效果,对重庆晚报发行量形成冲击。面对下滑的局面,重庆晚报编委会展开讨论,形成共识:不能因市场份额下降,就改变“责任传媒”的办报理念;要坚持抵制低俗之风,增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能力。重庆晚报选择差异化竞争方式,提出办报方向要更贴近民生,强调人文关怀,弘扬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要把晩报办成老少咸宜的家庭报,给人温情和谐,亲切真实的感觉。

  为此,重庆晚报增设了社区新闻部。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晚报把目光投向社区,聚焦在普通市民身上,每天用绝大多数版面及时报道市民身边发生或与市民生活相关的事件或信息。其社会新闻的内容也开始由过去的以突发事件灾害事件治安案件为主,变成主要反映百姓邻里之间的感人事、家里事、有趣事。晚报每天用一个整版来报道一个市民故事。《山洪袭来农民舍亲勇救邻家女》讲述了一个农民勇救邻家女而自己女儿却被淹死的事迹;以及《一个八岁女孩撑起一个家》、《一封送了57年的战地遗嘱》等报道通过凡人小事,提倡相互关爱,弘扬人间真情,树立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

  新闻视角的转换,不仅让晩报新闻信息的质量位居同城报纸前列,也改变了晚报的采编工作作风。“眼光向下,心中有人,笔下有情”成为晚报社区部16名记者的职业追求。通过深入社区,深入实际,这群平均年龄26岁的年轻人了解了社情民意;磨砺了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重庆晚报的竞争策略,在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市场份额也得到加强,去年以来日均零售量增加了2万份,保持都市报“领头羊”地位。

  感染人、打动人、凝聚人是传媒的社会责任

  重庆晚报总编辑石刚说,讴歌先进、指责陋习、惩恶扬善,营造出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是传媒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重庆晚报通过可信、可学的人物、事件报道和帮忙不添乱的舆论监督,发挥了社会“稳压器”的作用。《两种癌症缠身周婆婆32年痛并快乐着》、《当年穷得睡板凳如今富了帮乡亲》……这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的巨大反响,很多读者来信说“她遭遇这么大的困难还能顽强生活,为什么我们不能呢?”有读者把每篇故事装订成册说“用来教育孩子”。晚报还开办了反映邻里之间新风尚的“社区邻里”,为市民解决水电气等生活投诉的“新闻援助”,提供衣食住行健康教育信息的“社区服务”等,让百姓时时感受到贴心服务。

  作为“责任传媒”晩报不仅用版面、稿件倡导新风,而且还通过定期活动来唤起社会爱心,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2005年该报社让读者从全年报道的典型人物中评选出十大感动市民,在社会上形成感动热潮,很多学校把此次报道当作一次德育课的教材;每周日举办“共铸和谐社区活动”组织医生律师家电修理志愿者等进小区;开设“互动星期二”活动,邀请政府部门来报社坐堂,通过电话和网络与市民互动,回答有关问题。

  传媒责任既体现在正面鼓劲的宣传上,同样也体现在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上。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如何替党和政府分忧解难是衡量传媒把握大局的重要标准。重庆晩报在舆论监督上注重对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进行监督报道,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火锅问题油碟追踪报道”引起重庆市有关部门高度关注,使问题得到解决。“救救泡在网吧里的孩子”的系列报道剖析非法网吧的现状、危害,引起各级领导、市民关注,引发了一场全市清查、声讨黑网吧的行动。舆论监督怎样才能帮忙不添乱?晩报对此把握三条原则:一是对规定不能公开报道的敏感问题不踩线不犯规;二是不为监督而监督,要有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有利于问题解决和社会稳定;三是内容准确真实,观点理性客观,把握适度,对细节不夸张渲染。

  媒体的公信力缘于从业队伍的建设

  公信力影响“责任传媒”作用的发挥,而从业队伍的素质决定着公信力的大小。近年来,由于新闻竞争的加剧和报社年轻编辑记者的增加,重庆晚报出现了一些新闻报道失实、采编作风飘浮等问题,影响报纸的新闻质量和公信力。为防止此类事件再度发生,提高队伍素质,报社编委会每年都把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今年3月,晩报结合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活动,开展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采编作风"大讨论暨整顿不良采编风气的工作。经过学习讨论,编辑记者认为不良风气的根源在于:没有认真领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真正用于指导实践;对职业道德规范认识模糊,缺乏自律精神;管理上时紧时松,约束处罚力度不够;学习不够,新闻的判断力、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对报业竞争加剧缺乏自信,情绪浮躁;急功近利,只把新闻当“饭碗”,“打工意识”严重,缺乏事业心和进取精神等。

  结合工作体会,报社记者自发归纳出《重庆晚报新闻采编‘八荣八耻’》并以此自律: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荣,以漠视正确舆论导向为耻;以“三深入”、“三贴近”为荣,以“遥控采访”脱离群众为耻;以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为荣,以收受红包以稿谋私为耻;以追求客观真实为荣,以编造虚假新闻为耻;以采访全面准确公正为荣,以主观臆断偏听偏信为耻;以雅俗共赏真情关怀为荣,以格调低俗追求卖点为耻;以编稿严谨把好关口为荣,以马虎了事不负责任为耻;以热爱学习爱岗敬业为荣,以得过且过“打工意识”为耻。

  在树立正确荣辱观的过程中,重庆晚报开始出现了“五多五少”的变化:一是跑基层的多了,靠材料的少了;二是主动跑稿子的多了,被动等线索的少了;三是鲜活新闻多了,会议新闻少了;四是责任心多了,差错率少了;五是读者表扬多了,读者投诉少了。新华社记者刘亢茆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