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选择权”让村民自愿集中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05:22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编者按 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充分体现群众的意愿和根本利益、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是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所始终坚持的准则。金堂县又新镇祝新村,就是这 方面的一个典范。该村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个集中”的要求,在大力推进农业集约化、集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坚持自主选择,注重政策引导,充分尊重群众的“四个选择权”,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报今天推出特别报道,介绍祝新村的做法,以使我市各地从中获得有益借鉴。又新镇祝新村是金堂县偏远的一个丘区村,幅员3.79平方公里,714户,人口2552人。过去,村上依靠传统农业经济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特色经济缺乏,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而最新资料显示,该村在推进“三个集中”特别是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的过程中进展顺利,白鹤嘴农民集中居住区房屋主体工程已全面完成,正在实施风貌整治和配套建设相关基础设施;祝家沟农民聚居点风貌整治等正全面实施,已聚居农户68户;太尉沟农民聚居点建设已启动,正在建设首批14户农民新居。这“一区两点”全部建成后,预计可聚居农户372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2.1%。目前,首批264户群众住房已基本建成。 一个偏远山村,是如何积极而稳妥地取得这样的效果的呢? A政策措施:“四个选择权” 1.尊重群众对政策的选择权,引导农民自愿集中 结合土地整理政策,制定了6条政策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农民可自主选择是否集中:(1)进入白鹤嘴集中居住区居住的农户,每人补助8000元。(2)进入聚居点建房的农户,每人补助国土整理专项资金5000元。(3)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将土地交给公司经营的农户,每人补助10000元。(4)建房资金不足的农户,每户可由新祝新公司担保向信用社申请部分贷款。(5)集中居住的村民可由集体就近统一调整土地,划分3分菜地自种。(6)不愿搬迁的村民可暂时不动,如今后要新建房,则一律到集中区和聚居点建房。 2.尊重群众对住址的选择权,引导农民参与选址 镇村组党员干部和国土所干部分成18个组入户征求全村每户村民意见,根据多数群众意见梳理出7个点位,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筛选出5个点位,再邀请川大环境保护学院的专家教授、市县规划建设部门的专家论证选出4个点位,最后经村民大会投票表决确定为3个点位,即白鹤嘴集中居住区和祝家沟、太尉沟聚居点,并制定了集中区建设规划。 3.尊重群众对户型的选择权,引导农民参与设计 村委会印制了调查表,针对建筑面积、建筑风貌、住房套型等设立了多个选项供群众选择。经分别入户征求372户自愿集中居住农户的意见后,共设计了六种住房套型,建筑面积从70至110平方米不等,形成了两楼一底、三楼一底、四楼一底等以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既考虑当地传统民居风格又考虑村民增收设计商业门面。 4.尊重群众对建房的选择权,引导农民自建住房 采取了“统规统建”和“统规自建”相结合的方式:基础设施、商业门面和低保户集中居住区实行统规统建,勘测、设计、质量监控等工作由县政府相关部门统一负责,水、电、路、光纤等基础设施由政府统一配套,入住用户不需承担这部分费用;农户住房实施统规统建,由农民自主选择套型、自由组合招标、自备建房材料、自请有资质的建筑队进行修建,政府不再“大包大揽”。采取这种方式,既尊重了群众意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增强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又保证了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建筑成本。 B干部工作:要让村民心甘情愿 三次选点副镇长骑摩托满村跑 罗义鑫是金堂县又新镇副镇长,去年以来,他忙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如何走村入户,征求村民对集中居住的意见。 去年3月,又新镇根据多数群众意见梳理出7个点位,提交给祝新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 第一次筛选时,红苕扁和墩子边两个点位被淘汰了。这下,村民有意见。就拿红苕扁来说吧,以前被规划为中心村,靠公路(金堂—乐至)、靠资水河,已经有30多户人在此居住,用水、出行都方便。他们问罗义鑫:“原来这里已经有一定规模,为什么又改了?” 罗义鑫耐心向村民解释:按照规划,中心村要远离公路500米,靠近公路,粉尘、噪音污染大,出行安全不能得到保证,如果在规划地点居住,这些问题可以避免,住得也舒服。 这一解释,就是一个多星期,罗义鑫每天骑着一辆摩托车来回在村里跑。 第二次、第三次筛选点位,村民认为,祝家沟沟口、沟内两个点,太尉沟沟口、沟内两个点,太多了。 罗义鑫觉得意见很合理:“点太多了,集中居住太分散,功能配套不能做到尽善尽美。” 去年8月,80多位村民在村民代大会上举手表决,确定了三个点位:白鹤嘴集中居住区、祝家沟、太尉沟聚居点。 完善规划 到祝新村登门入户征求群众意见时,罗义鑫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集中居住后有啥子好处?村民认为,白鹤嘴居住区不是本村的地,离承包地远。 罗义鑫和村干部向村民代表解释:“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求农民居住向场镇集中,白鹤嘴居住区位于又新镇场镇,做生意有商机,打工也方便,小孩上学不用走三四公里的路,你们认为方便不方便?” 去年4月30日,罗义鑫和镇干部带着祝新村30多位村民代表到温江区公平镇惠民社区参观。下车后,他抛给村民一个问题:你们自己去看看人家离开土地后怎么生活的,没有土地,咋也吃得起饭,挣的钱是不是比种地多? 村民们这家看看,那家瞧瞧,该问的问题问完后,几个村民动了心,对罗义鑫说:“如果能把我们的农民新村也建成这样,我们一定搬过来。” 一个星期后,100位村民来到又新镇场镇规划区内的白鹤嘴集中居住区实地考察。罗义鑫带着村民看规划图初稿,看选址点的位置。看到白鹤嘴后面靠山,前面临水,不少村民满意了。可看到规划图纸他们的问题又来了:农民小别墅造价高,没有商业门面,以后想做点生意不方便。村民们围着罗义鑫问:小区能不能建个市场,以后能不能把村两委的办公室也搬过来? 村民们的这两个意见,都得到了采纳。 好处由村民得了 农民自建住房,祝新村给村民推荐了十几个有资质的建筑队。可这件好事有的村民不理解:你们这么卖力,是不是想从中捞点好处? 听到这句话,罗义鑫觉得虽然是老实话,但说出来也没关系。他告诉村干部:我们要做得让村民心服口服,心甘情愿,让群众知道我们是尽心尽力做好事的。 去年11月,祝新村两委组织了13家建筑队和村民面对面砍价。那天下午从3点一直到6点,五六十个村民和建筑队的老板,你一元我一分地讨价还价,有一位老板提出每平方米420元建房价,立即被村民否决。争议的焦点在370元至360元之间,可最后的结果出乎意料,建房均价降为每平方米340元。 去年12月,又新镇组织村民代表及镇村干部组成竞卖工作小组和竞卖资金监管小组,统一竞卖统规统建的商业门面,让村民自己算账,村民们高兴地告诉罗义鑫:好处由我们得了。 住进新房后,村民收入还要增加 孙平全是祝新村支部书记,去年10月后,他多了一个头衔:成都新祝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公司成立推出一项业务:建房资金不足的村民可由公司担保向信用社申请部分贷款。 决定做出来之前,孙平全捏了一把汗:村民还不起贷款怎么办?又新镇党委书记李远宽听了后,笑着告诉他:你放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他们不会盲目建房的,再说,每个村民都入了股,还怕还不上吗? 祝新村有劳动力1558人,常年在外打工的有985人,本地打工的有486人,住进新房后,收入如何增加?孙平全觉得责任大。 孙平全已经当了20多年的村干部,“村企合一”后,新祝新公司成立后办了几件大事:由金堂县国有资产有限公司担保,向农业发展银行金堂支行贷款600万元,投入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省、市、县支持的共90万元扶贫资金,建了60万袋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年出栏3000头生猪的养猪场、220亩的杂柑基地,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分红60多万元。村民流转的土地每亩能收益400元。 孙平全预计,年底村民能人均增收1400元。他还有新的打算:村里的蔬菜和加工出来的粉条要申报绿色食品,公司要申报成都市成长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7年,争取公司利润达到80万元。 ■心声 罗义鑫:农民集中居住工作中尊重群众意愿,干部在工作中和群众的感情加深了。以前,有的村民认为干部高高在上,没有考虑村民的想法,站在村民的角度来说话。“四个选择权”,让村民改变了看法,村民们能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决定。 C村民感受:自己做主修新房子,巴适! 做生意商机更多了 去年8月,祝新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听说商量的是集中居住的大事,村里来了80多人。 虽说有关宣传资料已经散发到每家每户,可罗义鑫和村干部还是不敢怠慢,那天他反复强调:建房不建房,由大家自愿。 自从12年前在镇上租门面卖副食起,祝新村1组村民蔡成兵就懒得管自家老屋,再也不想搬回老家。 去年12月,村支书带领干部发通知到户,征求村民意见,问愿不愿意到集中居住区去住。经过考虑,蔡成兵立即登记报名:“按照城镇规划,居住区旁要修一个大型综合市场,以后我做生意商机更多了。” 今年2月,房屋设计图纸公示出来,孙平全和村干部征求村民的意见,让大家选择户型、面积等。蔡成兵回忆到:“村上召集我们开了4次会,每一次都收集不少群众意见,进一步修改方案,工作做得很细。” 一切都由我们自己做主 “从面临垮塌的土坯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你猜我的心里想些啥?”祝新村6组的村民刘军用手轻轻摩挲着雪白的墙,自问自答,“美梦成真!。” 他的新家楼上楼下200余平方米,水、电、路、电话、光纤、沼气一应俱全,还没等地板砖安好,儿子就天天闹着问:“爸爸,我们什么时候才搬新家啊?” 六一儿童节那天,刘军扶老携幼,终于离开了半坡上的破屋,儿子兴奋得跑上跑下,选了这间又选那间,每间都想住一晚。 刘军原来的老屋在半山腰上,地势陡峭,上街买点化肥什么的,要搬回家得找人抬半天,遇到下雨就别想出门,老人小孩更是寸步难行。他在福建打工挣到钱后,曾经4次分别向不同的村民提出换地建房,但都没能谈妥。修房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他决定等钱筹多点再说。 没想到好政策来了! “幺弟,村上正在统一规划修建房子,你修不修?”今年春节前,大嫂突然在电话中告诉了刘军这一喜讯。 “是不是真的哦?咋个修嘛?”刘军半信半疑,心想哪有这么好的事。 “不但是真的,每人还要补助5000块钱呢……”大嫂把相关政策和盘托出,刘军激动得连夜赶回家,报名参与到村民聚集点建设当中。 村上干部说:“大家不要急,慢慢来,把自己的房屋设计好,我们不会包办,这是你们一辈子的事,一切都由你们自己做主。” 刘军吃下定心丸,暗下决心,一定修出自己满意的新居,要像城里人那样有客厅、卧室、厨房和卫生间。定下主意,他请施工队设计户型、修建,自己买材料,自己找人装修……4个月后,完全体现自己意愿的楼房修好了。 记者昨日在位于祝新村6组的村民聚集点看到,村民的新居在郁郁葱葱的农作物的掩映下特别显眼,现代气息非常浓郁,哪里料到这竟是村民自己修建的新居。刘军告诉记者,周围很多村民都在此次政策中开始迁建新房,他家5弟兄,有3个选择在聚集点修房,另外两个哥哥一个在街上买房,一个早年已修到外面去了,他俩都说刘军是最幸福的幺弟。 ■心声 村民刘军:村上完全尊重我们的选择权,自己修建住房。如果没有赶上今天的好政策,恐怕我这一辈子都享受不到这么漂亮的楼房。 对话 群众认可工作就好推动了 专访又新镇党委书记李远宽 记者:又新镇祝新村在农民集中的过程中,从政策制定、居住区选址、户型选择到是否自建房的全过程一直在收集民意,并把这四个选择权都交给他们。为什么确定这样的工作思路呢? 李远宽:没有一户农民的利益是可以被遗漏、被忽略的。农民的事情必须要让农民自己来做主,只有这样才能行之有效地确保农民集中居住工作的有序推进。 记者:听说祝新村农民集中工作开展前,你就和干部挨家挨户地去收集意见了…… 李远宽:是的。实际上,预备建设集中居住区的消息一传出,群众就十分关注,他们要求我们工作的所有环节都要公开、公正、透明。这也使我们认识到,在工作中,政府部门必须摆正位置、认清主体,知道自己是“服务者”,政府工作必须站在群众的利益来考虑,只有这样,制定的方案才能被认同。如果受服务的群众本身都不认同、不认可、不关心,这项工作肯定推不动。而在工作的实际推动过程中,10户农户有10种意见,这也让我们认识到,必须从一开始就让群众全程参与,让他们达成共识,大多数人都认可了,工作自然就好推动了。 记者:也就是说,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见很多不同的意见和困难? 李远宽:是的。这是一件长期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必须认真细致地去做。现在,我们村镇上的干部都习惯了开夜会,白天工作中遇到啥问题,只需要一个电话,相关的干部就能聚起来,实地调查、集体研究怎么解决问题。 记者:做这些工作,会有很难受的感觉吧? 李远宽(微笑):刚来那几个月,我感觉要“崩溃”了,常常整晚上睡不着觉。 可是工作总需要人来做,趴下了也得爬起来扛起。 记者:后来,取得了农民的支持? 李远宽:去年冬,聚居点建设时,因为在限电期间,很多工程都只能在晚上8至9点有电的时间干,我们镇中层以上干部都要排班“督战”。因为地处丘区,一到晚上就下起大雾,温度降到零下,干部们就穿着军大衣,踩着冰碴子,一边监督工作进程,一边现场保证安全。因为我们的施工要求非常正规,比如地基都要求要达到地下3米,是当作“千年大计”来建的,农民感到满意。现在,从挖基础开始,农户自觉地开始“监工”,这样也相对减轻了我们基层干部的压力。前一段时间,水葫芦这种外来物种开始侵害祝新村的水源,如果按照常规,一次全面打捞据说要花费好几万元,为了节约资金,我们号召干部们下班后卷起袖子、义务打捞。累了,与大家一起奋战的干部们便自掏腰包请大家喝杯啤酒,一边喝一边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事情,群众都看在眼里,我们的工作不知不觉就得到了支持。 记者:针对一些具体困难,镇、村会不会简单地“命令”了事? 李远宽:基层工作必须依靠群众,要得到舆论和民意的支持。去年,计划建设集中居住区的初期,有个不理解的村民打着“光胴胴”坐在正在修建的道路上,提出要包揽工程项目,当地居民都敢怒而不敢言。得知情况后,我们马上启动了应急预案,由镇长带领一批干部前去做工作。一怒之下,那名村民抓打起来,把唐镇长的裤子也给撕烂了。这些,都被跟在后面的派出所民警拍摄下来,他们对这个闹事群众进行训诫。我们的干部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我们这种作风得到了村民们的信任,得到了当地群众舆论的极大支持,群众也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了。 本报记者张立陈伟徐莉丽摄影朱大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