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大学生为何迷恋大都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06:16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夏日炎热也比不过大学生求职之热。各大城市的招聘会都异常火爆。比如,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日前在杭州举行的2006年浙江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大会,当天现场接待应聘者6万余人次,大学生纷纷把就业首选目标锁定在省会杭州等大城市,以至于许多外地企业招不到人才。无独有偶,《广州日报》消息说,今年有30万大学生蜂拥珠三角,吃野菜也要留下来。

  在哀声一片的就业寒流中,大学生们宁愿“吃野菜”也要留在大都市,固然有小城镇“生活不习惯”“基层太艰苦”等主观原因,但客观上这却是一种非常理性的选择。大城市机会多、就业环境相对公平、工作环境内耗小、再选择的成本比中小城镇低得多,这是今日中国的普遍现实。因为今日中国,基本上还是个关系社会和权力社会,越是小城市,越讲究关系,个人成长和再选择的空间往往也越小。

  通过改造“权力本位”的社会结构来促进就业公平,固然是一个根本的办法,然而远水救不了近火。人生苦短,没有人等得起。而政府的就业政策也不乏误区。比如鼓励大学生向基层农村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但事实上,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就业机会的萎缩和劳动力被挤出,是不可抗拒的规律。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作为前车之鉴。现在的大学生支边和下乡,虽然有了更多自愿的成分,但如果他们回城的道路过于艰难、成本过高,仍然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大损失。

  因此,大学生就业迷恋大都市,也是基于社会现实的理性选择。然而,以此审视相关就业政策,却难免令人失望。

  比如,教育部、公安部等十四部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用人单位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简化有关手续。这个通知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属于临时性救急政策,难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以缺陷也很明显。比如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直辖市,也是特大型城市,就业容量原本是最大的,却仍然享有落户限制的特权。

  很多地方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与这个临时性的大学生户籍管制政策,效用大体是一样的,也是临时抱佛脚。

  临时救急总不堪,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政府有关部门不是从整体性的户籍公平、创业公平等多方面努力去创造一个全国统一、公平的就业市场,再多的优惠政策给应届毕业生,都无法落到实处。

  童大焕,知名批评家,中国保险报评论主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