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 > 正文

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08:19 贵州日报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当今国人的追求。和谐社会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社区的和谐。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无论你是腰缠万贯的老板,还是靠劳务换取温饱的打工族,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属于什么阶层,下班后都要回到所居住的院落、楼房、街道———社区去生活、休息。可见,社区是居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区在社
会经济中的作用,具有三种功能,即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促进体制有效管理和可持续性的功能。就其社会功能而言,社区可以成为精神生活的蓄水池。所以,和谐社会与和谐社区紧密相连,只有社区日趋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坚实的基础。

  我国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生、老、病、死”都由所在单位包揽,只有少数无单位的“干居民”才与居委会打交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单位人”也变成了“社会人”。社区作为构成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也就由过去单纯居民居住点,转变为各种社会群体的集聚点、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矛盾的聚集点、人与社会的交融点和社会生活的支撑点。社区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和新的挑战。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各类矛盾出现多发现象。社区作为区域性的社会共同体,集中反映了社会改革发展中的许多矛盾。例如外来务工人员问题。目前我国每年的人口流动量是1.4亿,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和

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多数是从低收入地区涌入高收入地区,有自己的利益需求,如何融入当地城市生活已经成为紧迫问题,处理不当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再如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群体问题。目前我国城镇还有14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2200多万城镇贫困人口,民以食为天,需要就业的呼声很高,他们中许多人还是因病、因残致贫的居民,急需社会的各种救助,需要我们从社区这个各种社会群体的集聚点入手,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千方百计为困难群体创造和提供各种增加收入及发展的机会,缩小贫富差距,为构建
和谐社会
营造良好的环境。又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城市,一些新涌现的新经济组织中出现了党组织“缺位”的现象,大批党员下岗失业进入社会,一部分党员成为“老板”,更多的党员成为“雇员”,不少农村党员随着“民工潮”流入城市。这样原来相对单一的党员队伍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老板”党员、“雇员”党员、失业党员、流动党员、外来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以社区党建工作为平台,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已经紧迫地提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面前。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区居民分化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差异性日益显现,出现了“好日子中的新困惑”。一些看起来很小,但与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处理不好也会影响社会安定。如老年人问题。目前我国已有4400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社区,老年化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剧。老年人有许多特殊的生活、生理、心理、文化和交往需求,老龄化问题处理不当将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还有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

物业管理问题、邻里问题、社会治安问题……都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只有通过加强社区建设,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缓和不同群体的矛盾,引导不同群体和谐相处,重建社会共同价值认同感,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建设和谐社区是时代的呼唤,是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谐社区建设不是“挂一个牌子、建一个房子、设一套班子”就了事,而是需要政府理念、制度和行为方式的全面创新,形成“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和谐环境,人人受益;促进和谐,人人有责。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建设和谐社区,离不开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只有人人都负起责任,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才能汇集起建设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为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管理,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为和谐社区建设出一份力、添一份彩。

  作者:吴黔斌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相关专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