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策动了洋县“替考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09:19 南方新闻网

  谁策动了洋县“替考事件”?

  当地调查组公布的调查材料与家长讲述出现不同版本,记者调查升学指标重压下的陕南省级重点中学教学生态

  洋县中学教学楼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块黑板,上书“端正考风”和“严肃考纪”八

个大字。6月7日和8日,这里曾是今年全国统一高考洋县考区的重要考场之一。

  就在6月7日,洋县考区被发现4名替考生。这4名替考生中,有3名考生是洋县中学高二学生,另一名自称是西乡县的。

  而在此之前,有举报者称,洋县中学共“组织”了近20名成绩优秀的高二学生,代替高三学生参加高考。一时之间,洋县中学,这个拥有70年历史的省级重点中学,笼罩在“替考丑闻”中。全国多家媒体的记者拥入这个位于陕南的宁静县城。

  6月8日,汉中市、洋县成立了联合调查组,但直到6月15日和16日,调查组才公布了两份简单的但疑云重重的调查材料。调查材料显示,几乎所有的重要当事人都“不见了”。

  对于替考事件,洋县中学的一位老师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事件,而是有着特殊的背景。“家长们都希望孩子上大学,学生们有升学的压力,上面的领导又要政绩,学校和老师的压力也非常大。所以这是一个整体的问题”。

  举报者:

  “洋县中学安排近20名高二优秀学生替考”

  6月7日上午,随着入场铃声的响起,吴冬跟着高考的人流走进洋县中学的第17考场。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此时,他只是一名洋县中学的高二学生。

  按照我国普通高考报名资格的规定,考生本人及其父母的户口,必须是报名所在地的常住户口,迁入时间2到3年(各地的规定略有不同),而且考生在高中阶段就读三年(高一、高二和高三),拥有三年的学籍档案和会考成绩。

  显然,吴冬还不具有参加高考的资格,但是,吴冬持有的准考证、身份证等证件,除了用了他本人的照片外,其他的所有信息都是一个叫做“韩超柯”的。

  在和吴冬一起进入考场的考生中,还有多少类似情况的考生,不得而知。但可以知道的是,这一天,洋县考区还发现了另外3名替考生,而且在4名替考生被曝光之后的6月8日,洋县考区约有40人缺考,除了其中的10多人一直未参加考试外,另外20多人属于中途突然无故缺考。

  这个缺考的数字,与之前的6月6日,一名举报者向陕西当地媒体举报的数字基本吻合。

  该举报者称,洋县中学安排近20名高二成绩优秀的学生替高三学生参加高考,但对外宣称,这样做是为了锻炼高二优秀学生的应试能力,学校已给这些学生办理了准考证。这位举报人同时提供了几名替考生的具体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和考场号等相关信息。

  而在洋县中学查出的2名替考生就在该举报者的举报之列。

  县委宣传部书面调查:

  “社会青年A与洋县中学高二学生B网上聊天达成替考协议”

  事后的调查材料显示了这样的一个情节:就在吴冬进入考场前,有“洋县中学教师”认出是该校高二学生,于是告知监考老师,监考老师又迅速报告考点主任,遂对其进行严密监控。

  正因为如此,洋县中学的老师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反问:如果(替考事件)是洋县中学组织的,为什么会是洋县中学的老师抓出自己的学生呢?

  而陕西某报记者称,在6月7日当天上午,该报两名记者前往洋县招生办进行举报,并向值班人员详细描述了吴冬的准考证号、所在考场,甚至包括几号座位等详细情况。所以吴冬逃脱不了被“揪出”的命运。

  考试结束后,吴冬被考务人员带到考务办公室,经询问,吴主动交代替韩超柯考试的“事实”。但是直到6月15日晚,也就是6月7日发生高考替考事件之后的第九天,洋县县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召集各路媒体的记者,在洋县宾馆用餐。

  酒后,洋县县委宣传部终于拿出一份初步的书面调查材料,上面没有任何单位的公章。该材料称,“洋县严肃查处一例高考替考责任人”,即吴冬的替考一事。

  而汉中市委、市政府早就在6月8日,成立了市、县联合调查组。

  上述调查材料分别用A、B代替韩超柯和吴冬,并展现了这一替考事例的曲折情节。

  调查材料称,被替考人社会青年A在网上聊天时,与洋县中学高二学生B谈及其本人已经报名参加2006年高考,但自己在外打工,没有时间复习;而B也想借此机会提前参加高考,积累经验,遂与A达成替考协议。此后不久,B将自己的6张照片用纸包好,并在上面写上A的名字后,在洋县县城当面交给A,A将自己的户口本复印件和B给他的照片,交给了曾为自己班主任的智果中学政教主任牛某。

  “牛某仅对户口本复印件查看后,即将A安排给高三(8)班班主任吕某,让他办理有关报考手续。”调查材料说。而吕某按报考的有关要求,为其填写了政审表、体检表和准考证,并在A的相关表格上贴上了B的照片后,同本班学生的报考档案一并上报到了县招生办。6月6日下午,B到洋县阳光招待所领取了贴有自己照片但名字为A的准考证,参加了6月7日的高考。

  洋县县委、县政府对涉及该替考事件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了如下处理:分别给予智果中学政教主任牛某党内警告处分和行政警告处分,高三年级“一名班主任”党内警告处分。而涉及替考事件学生由县教育局及相关单位按有关规定处理。至于其他替考生和有关当事人的情况,“作为另案正在进一步深入调查之中”。

  6月16日晚,洋县县委宣传部再次召集各路媒体记者,到洋县宾馆晚餐,还是在酒后,洋县县委宣传部又提供了一份书面调查结果,上面同样没有任何单位的公章。在这份共539个字符(含标点)的调查材料中,上面的A和B分别被换成韩某和吴某。

  当晚,记者又从中共洋县纪律检查委员会获得两份红头文件,代号分别为“洋纪字【2006】06号”和“洋纪字【2006】07号”。这两份红头文件,分别是对上述牛某和吕某的处理决定。

  牛某全名为“牛文和”,吕某为吕永祥。这两份红头文件中还描述了更加详细的细节:6月4日左右,吴冬给智果中学门卫室打电话,得知智果中学6月6日下午在洋县县城的阳光招待所发放准考证,遂于6月6日下午领取了贴有自己的照片、准考证号为0804110497、姓名为韩超柯的准考证。

  6月18日,《汉中日报》刊发了洋县县委宣传部于6月16日晚的调查报道。

  然而,吴冬的母亲看了这篇文章后,情绪激动地说:“他们说的都是假话。”

  替考者母亲:

  “他们把我娃软禁了一天,教他那样说”

  出于自身保护,吴冬的母亲数度拒绝记者的采访,但6月18日下午,吴母终于开口,而她所说的吴冬代考事件又是另外一个版本。

  “大约在高二上学期期末的时候,班主任王胜利问我娃是否愿意参加高考,给他一次锻炼机会。当时,他也想,这是个好机会。”吴母说。

  可是今年3月份,体检表发下来的时候,吴冬发现上面不是自己的名字,但是班上还有七八个同学要参加高考,所以就没有多想,也没有多问。

  今年3月份,准考证发下来的时候,吴冬看到上面只是自己的照片,其他信息都是一个叫做“韩超柯”的,他根本不认识此人,虽然他心里也有矛盾,但是“如果不考,会有压力”,最后,还是参加了高考。

  结果,在6月7日的语文考试之后就被查出。在学校考务办公室里,吴冬在写交代材料时,写出班主任叫他参加高考的事实,但站在身边的一位老师叫他不要把自己的班主任牵扯进来,就写是自己的事情。于是吴冬写下和韩超柯之前相互认识,以及韩让他参加高考的材料。

  当天下午,吴母去学校找班主任王胜利。王胜利说,没关系,不影响下学期上学。吴母没有在意。

  6月7日晚,《华商报》记者找到吴冬,吴冬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打电话叫班主任过来,但王胜利看到他家有人后,立即离开。

  吴母再次找到王胜利。王胜利说,吴冬用的名字,只不过是该校一个流失的学生的名字,只是让吴冬“锻炼一下而已”,“学校人(参加高考的高二学生)多,没事,不要再追究了”。

  “但是《华商报》的记者一直在找(我儿子),后来见面了,吓了我娃。”吴母说。

  6月8日晚,“另外一个老师”打电话到吴家,这位自称是“班主任推荐的老师”就是智果中学高三(8)班班主任吕某。吕某在电话里说,第二天带吴冬进行调查。

  吴母回忆说:“第二天早晨,不到6点钟,这个老师又打来电话,叫我娃出去一趟。结果,老师把他带到智果中学。”

  为了方便随时与儿子取得联系,吴母给儿子一部小灵通,但一整天,吴母也没有联系到儿子。焦急的吴母找到班主任,班主任说,“没事,是那个老师领走的”。

  直到下午五六点钟,班主任打电话叫吴母到学校,一个叫做“聂文峰”的校领导说,“这事与学校无关”。

  吴母急于见到儿子,于是被学校老师带到洋县县城内的阳光招待所。之后,吴母看到几个不认识的人开着一辆小轿车,将儿子带走。

  当晚,吴冬回家后,告诉母亲,吕某还把他带到智果中学的电教室里,让吴在自己的QQ里加上韩超柯的QQ。

  直到下午五六点钟,吕某将其带到阳光招待所,车上,他终于第一次见到韩超柯。在阳光招待所,吕某教吴冬说如何在网上认识韩超柯的细节,并一再对他说,“这只是走过场,没有关系的,明年照样可以参加高考”。

  其后,吕某将吴冬带到调查组,信以为真的吴冬完全按照吕某教的内容,向调查组做了回答。

  “他们把我娃软禁了一天,教他那样说(意思是,像报纸上写的那样说)。说这一切都是我娃的个人行为,我娃没这么大的能耐。”吴母说。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整个过程中,吴母情绪异常激动,言语急促。她说:“开始两天(指高考后),学校暂时不让娃上学,说免得遇见记者,并保证不管怎样都能让娃上学,这事没啥了不起的,大不了老师受点处分。后来我给班主任施加压力,学校才同意娃去上学,但是娃自己不愿意去,他觉得自己不能面对老师和同学。”

  这几天,吴冬每天照样外出,吴母也不知道儿子去了哪里。“现在,任何人的话,他都不相信,连我说的话都不相信”。

  调查组副组长:

  替考者和被替考者都跑了,“要想找这三名学生很难,现在正在深入调查”

  在洋县县委宣传部于6月16日晚间公布的539个字的调查材料中,除了对吴冬替考事件的责任人做出处理外,还对另外3例替考责任人做出如下处理决定:

  洋县中学校长李鹏云,和洋县中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聂文峰,停职检查;对涉嫌替考案件的洋县中学教导主任梁结、洋县医院医生常红(音)实施“双规”,做进一步调查取证。

  而这份调查材料涉及后3例替考事件的案情文字,仅有76个字(含标点)。

  调查材料称,经汉口市和洋县公安机关联合调查发现,替考和被替考者的身份证、户口簿和学历证明全是伪造的,其介绍人秦某以及替考和被替考者,都跑了。

  材料中对李、聂、梁和常因何受到处理,却只字未提。

  当晚,洋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张志强接受记者的采访,张是替考案件调查组的副组长。

  张志强坚称,这3名违纪考生的身份证、准考证、户口本全部是伪造的。其中一名考生的身份证是南郑县临水乡(音)十组的,而这个乡只有9个组,根本没有第十组和这个人。

  那么,替考生如何利用所有假准考证进入考场,并且找到属于自己的座位,并有2名考生直到第二场考试才被发现呢?而且,替考生为何替不存在的人参加高考呢?

  张志强均称,“正在核实,现在还不清楚在哪里报的”,“关键问题是找不到人”,“不知道(他们)是哪个学校的,也不知道是哪里人”。

  既然不知道在哪里报考的,那么,为什么还要求洋县中学校长李鹏云和洋县中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聂文峰,停职检查,并对替考案件涉嫌的洋县中学教导主任梁结实施“双规”呢?张志强解释说,都是为了更深入地调查。

  从洋县县委宣传部提供的调查材料和张志强的回答来看,洋县中学、招生办等环节都没有任何责任,负有责任的只是与教育系统没有关系的秦某和常某,

  目前,调查组能够公开的情况是,南郑县体育局工作人员秦某到洋县县医院找到医生常某,联系替考。但是“秦某已经跑了,正在调查”。

  至于秦某为什么找常某?常某起到什么作用?两人是否获利?张志强的回答都是“正在深入调查”。

  而早前,汉中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高考违纪举报处一位姓赵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被曝光的4名替考生,已有3人承认自己是洋县中学高二学生。洋县中学是该县唯一的省级重点中学。

  这前后的种种疑惑和矛盾之处,都等待着联合调查组的权威调查结论。据称,这个联合调查组是由汉中市纪委、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招办、洋县纪委、县公安局等部门组成的共有20多人的豪华阵容,洋县县委副书记、洋县检查委员会书记孙敬虎任联合调查组组长。

  尽管如此,案件调查组副组长张志强仍然认为,“要想找这三名学生很难,现在正在深入调查”。

  高二学生提前高考

  “高二(学生)参加高考,很正常啊”。校长曾说过,这是“为学校挣名誉”

  至于这次高考的洋县考区的缺考生,张志强称,无法确定缺考生就是替考生。但张承认确实存在缺考生,“有人考了一门,有人考了两门”。

  对于高二学生提前参加高考的现象,张志强说:“高二参加高考,属于练兵,就是成绩好的同学,试试自己到底是不是达到要求。这在其他学校也有,往年也有。”

  在停顿数秒钟后,张志强又改口说,“往年没有发现”。

  但是6月14日上午,高三考生们都回到洋县中学,核对志愿表,考生张小花(化名)在接受采访时说,该校每年都有高二的学生参加高考,“(成绩)都是年级前20名的学生,20名以后的,学习成绩也比较好的,也想参加高考,那么就要交钱。不给钱,人家给你办?”

  王军(化名)去年是高二(12)班的学生,他回忆说,去年他们班上有六七名同学参加了高考,其中一名同学考了600多分。

  6月14日上午,在核对完志愿表后,卢晓(化名)和同学们围在一起,交流着各种信息。

  卢晓刚刚刚参加完今年的高考,但是去年高二时,他也参加过一次高考。“高三某班的班主任直接找到我的,叫我把身份证号码、照片等给他,手续都是这个老师办的。”卢晓回忆说。

  “各个班级的优秀学生,学校老师都知道,所以他直接找到我,我们的班主任没有出面。当时这个老师说,是锻炼。”卢晓说,“准考证上是我的名字和照片,在试卷上填写的也是自己的名字,最后也是以我的名字公布分数的。”

  据卢晓回忆,校长曾说过,这是“为学校挣名誉”,所以虽然学校对参加高考的高二学生没有奖励,“但是高考报名费不用交”,“报名费应该是高三班主任出的,因为名额是他班的”。

  去年,在卢晓所在的班级,共有五名学生参加了高考,他们在试卷上填写的都是自己的名字,最后也以他们自己的名字公布了成绩。去年卢晓考了550多分,虽然达到二等院校的分数线,但他没有填报志愿表。

  卢晓也称,洋县的大多数学校都有用高二的优秀学生提前参加高考的情况,去年,洋县中学有20多名成绩优秀的高二学生参加了高考,学习成绩都是班上前几名。这些随机的采访对象,所透露的信息都十分接近。

  正因为如此,吴冬的母亲说:“洋县的家长,一直以来都以为高二是可以参加高考的,他(指儿子)也不知道不可以参加高考。”

  一位不愿出具姓名的洋县中学老师称,前几年,该校确实存在高二学生参加高考的情况,2004年,曾有调查组调查过一次,但是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没想到今年出现替考的事情,这也是在看了报纸之后才知道的”。

  “高二(学生)参加高考,很正常啊。不过出了这个事情(指的是替考事件)后,学生们都放弃了,没考了。”洋县中学另一位老师说。

  洋县中学教务处副主任

  “我们就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提高竞争力,才用高二的学生参加高考的”

  6月15日,洋县中学教务处副主任袁华祥也承认,该校存在高二学生参加高考的现象,但是“没有替考的,如果有,也是被人利用了,我们也不知道”。

  “现在学校发展非常艰难,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就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提高竞争力,才用高二的学生参加高考的。”袁华祥说。

  袁称,高中学校的硬件投入和办公经费,都是学校自筹资金。去年财政收入仅有4000多万元的洋县,除了解决教师的工资外,无暇他顾。而学校的收入主要来自学生的学杂费。

  因此生源成了学校收入的关键,也成为各校争抢的重要资源。但洋县每年6000多名初中毕业生中,升入高中的人数低于50%,初中升高中比考大学还难。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渠道的分流,如洋县紧挨城固县的一个乡的初中毕业生,有60%-70%都到城固县上学,还有不少学生选择去汉中市区读书,甚至有汉中市区的学校主动到洋县挖走部分生源。

  为了抢夺有限的生源,洋县几所高中纷纷推出自己的策略,如洋县中学、城关中学都对毕业考试成绩前100名的学生,免收第一年学费;城关中学还规定,本校教师的子女必须在本校读书,否则就辞退教师。

  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洋县中学自2001年开始,先后投资兴建了综合服务楼、实验楼副楼、科技楼,游泳馆等等,还装修了学生宿舍楼,重建厕所、简易饭厅,改建操场等等,总投资近600万元。

  而升学率才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升学率也是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据称,省级重点中学的校长一般由县级政府推荐,由市级政府任免。所以一旦升学率下降了,地方政府的行政首脑就会直接找校长谈话;如果升学率连年下滑不止,地方政府就会(对校长)提出免职。

  在洋县,地方政府给洋县中学的升学指标连年上升,如2004年500多名,2005年为603人,今年为604人。

  洋县中学为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施一整套奖惩措施:首先根据各班的实力,将升学指标分摊到各班;如果不能完成指标,没有奖金;完成指标的,共奖励600元;每超标一个考生,都会有奖励,奖金一般为500元;所有奖金,先由班主任分得七分之一,剩下的部分,再由班主任和授课老师平均分摊。一般每年一名毕业班授课老师可获得三四千元的奖金。

  “最多的一次是2000年,一个班主任分得6000元,这就像1998年长江洪水一样,百年一遇。当年这个班有80多人,基本都上线了。”一位姓赵的老师说。

  在升学指标的重压之下,毕业班主任的压力,非一般人可以想象。洋县中学规定,班主任每天必须和学生最少见面5次,早到一次,上午第五节课一次,下午上课前一次,课外活动一次,晚自习一次。“有一段时间,为了抓升学率,所有的自习时间,老师都要在教室”。

  洋县中学早读时间为6:30,第一节课从7:40开始,上午有5节课,晚自习21:40结束。赵老师说,在洋县中学干20年,寿命都减少不少。但毕业班主任的工资只比普通教师多100元块钱。

  “国家规定,不准给学生排名次,不能下达升学指标,但是家长都希望孩子上大学,而且应试教育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所以还是要下达指标。”袁华祥说。

  但是袁华祥也坦承,不能因为处境艰难,就去犯错。“我们有失误,就是在目前的政策下,我们不应该让高二学生参加高考”。

  替考事件AB卷

  (在洋县替考事件中,多次出现了不同版本的说法)

  关于吴冬替考事件

  A吴冬的母亲说,大约在高二上学期期末的时候,班主任王胜利问我娃是否愿意参加高考,给他们一次锻炼机会。当时,他也想,这是个好机会。可是今年3月份,体检表发下来的时候,吴冬发现上面不是自己的名字,但是班上还有七八个同学要参加高考,所以就没有多想,也没有多问。

  B洋县县委宣传部的书面调查材料称,被替考人社会青年A在网上聊天时,与洋县中学高二学生B谈及其本人已经报名参加2006年高考,但自己在外打工,没有时间复习;而B也想借此机会提前参加高考,积累经验,遂与A达成替考协议。

  关于另3例替考事件

  A汉中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高考违纪举报处一位姓赵的工作人员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被曝光的4名替考生,已有3人承认自己是洋县中学高二学生。

  B案件调查组副组长张志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3名违纪考生的身份证、准考证、户口本全部是伪造的。“不知道(他们)是哪个学校的,也不知道是哪里人”。其介绍人秦某以及替考和被替考者,都跑了。

  升学率链条

  学校的收入主要来自学生的学杂费→生源成了学校收入的关键→为了抢夺有限的生源,学校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升学率才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升学率

  升学率也是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如果升学率连年下滑不止,地方政府就会(对校长)提出免职

  地方政府给洋县中学的升学指标连年上升→洋县中学将升学指标分摊到各班→完成指标的,共奖励600元;每超标一个考生,都会有奖励

  图表略,详见本报。

  采写/摄影

  本报特派记者鲍小东

  图:

  洋县中学大门。

  替考事件曝光后,洋县中学黑板上出现了要求考生配合检查的通知。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