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昨携剧组在上海电影节亮相 顾长卫夫妇为《立春》造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09:49 南方日报

  海上观影

  本报讯(特派记者/陈祥蕉)昨天下午,顾长卫夫妇携《立春》剧组来到上海,为新片《立春》造势。顾长卫、蒋雯丽、董璇、张瑶等几个主创人员的形象都很有特点,他们一进发布会现场就吸引了全场目光。蒋雯丽比以前丰满了不少,但一身黑色晚礼服让她显得并不臃肿,反倒有种贵妇人气质。歌手张瑶为了剧情需要剃了个光头,她的宝蓝色旗袍非常抢眼

。而顾长卫身穿粉红色T恤、头戴棒球帽,显得很年轻。

  《立春》14日杀青,预计赶在9月的威尼斯电影节前完成后期制作,10月有望与观众见面。目前,大家最关心的还是《立春》的剧情,但由于整个剧组严格保密,许多记者只好从故事背景、人物设置等方面旁敲侧击,并多次拿它和《孔雀》比较。对此顾长卫的回答显得很谨慎,尽量以幽默来化解难题,但一涉及到人物关系,他仍坚持“打死也不说”。

  蒋雯丽是故事中心

  顾长卫透露,《立春》以蒋雯丽扮演的王彩玲为中心,描写了上世纪90年代一个小城普通人在梦想与现实中的撞击,是《孔雀》的延续。

  “这个戏是一个群像的戏,主要有6个角色,其中3个男主角,3个女主角。”坐在中间的顾长卫往左一指,按顺序介绍,“在剧中,邱刚是群艺馆的老师,周瑜和三国的周瑜在某些层面上有相似之处,董璇是一个少妇,日夜有要求,雯丽是一个师范学院心比天高的老师,李光洁是一个考艺术学院没考上的人,张瑶是一个新新人类、美丽的女骗子。”当问到这6个人物有什么关系的时候,顾长卫赶紧说:“我说不清,还是看电影吧。”

  张静初演地下工作者?

  《孔雀》的成功成就了顾长卫,也成就了张静初。整个发布会上,《孔雀》这个词的频率甚至高于《立春》。

  在《立春》拍摄之前,许多观众就期待“姐姐”能够再次出现,但张静初并没有在片中饰演主角,也没有参加昨天的发布会。对此,顾长卫表示张静初在片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配角。至于她的身份是什么,顾长卫想了半天,“是一个秘密……的地下工作者。”

  3个女主角中,有“小巩俐”之称的董璇很容易被拿来与张静初作比较。董璇则表示,自己的角色和“姐姐”不同,本人也和张静初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经历,很难比较。

  在风格和节奏方面,顾长卫表示,因为题材不同,《立春》节奏比《孔雀》要快很多。“一个是70年代,一个是90年代,生活的节奏都变了。”

  “夫导妻演”妻先屈服

  蒋雯丽介绍,她为拍这部戏增肥了15公斤,一开始吃的时候很难受,因为吃不下去那么多,但是后来胃就慢慢撑大了。现在她靠练热能瑜伽,已经减了10斤。她演的是一个小城市里师范学校的声乐老师。不过,《立春》的剧本不仅在创作时没有考虑到蒋雯丽,就是挑选演员时也并没有把蒋雯丽列入候选人。顾长卫为选片中的3位主要女性角色,几乎试遍了国内大部分一二线女演员,最后实在挑不到合适的,反复考虑后才定下蒋雯丽。

  对于“夫导妻演”的合作,蒋雯丽表示他们也会有一些分歧,这个时候往往是她先屈服,因为导演往往从大处着眼,而且顾长卫往往都是对的。

  她还透露,《立春》的最后一个镜头拍的是蒋雯丽下跪的戏。为达到导演的要求,这条下跪镜头的戏重拍了9次才过,而每一次下跪,在场的人都能清楚地听见膝盖触地“嘭”的一声。不过剧组有关人士表示,下跪9次算不得什么,蒋雯丽在包头拍的一场被人摔倒的戏NG了39次,每次都得真摔。

  顾长卫:我很想拍商业片

  记者:《立春》这个名称该怎么理解?

  顾长卫:一下说不清,所以才拍摄电影,如果一句话能说清的话,电影就变得可拍可不拍了。《立春》到现在还没有可以取代它的名字,所以还是这么叫着,就像剧本里开篇有这么几句话,说立春一过,城市里还没有什么春天的迹象,风就不一样了。从这个角度看,跟电影还是有联系的。

  记者:《立春》的音乐很丰富,能否介绍一下主题曲的情况?

  顾长卫:这部电影里面有很经典的歌剧的著名咏叹调,还有一些美声的著名艺术歌曲,以及一些上世纪90年代流行的很通俗的国语和粤语歌曲,影片音乐元素的分量很大。歌曲是为角色、为影片服务的。因为“蒋老师”的角色是要唱歌剧的,她的学生也要唱歌剧。

  记者:你的影片艺术性比较强,你怎么看待商业片?

  顾长卫:我一直都觉得我是挺商业的人,我人缘还算不错,也很善解人意,所以这样的人应该是比较商业的,我一直努力让自己别那么商业,想带有一点艺术片导演的气质,让人觉得有点清高的样子,但是做到这点也不容易,所以我并不认为我参与的电影就一定是艺术片,可能首先还是一个好看的电影,好看之余让人觉得还多点味道,这样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

  记者:有没有拍大制作的想法?

  顾长卫:我是一个特别不地道的人,既不极端,又不中间,我只能给自己找一些理由,让自己觉得两头的优点我都兼顾一点。其实我的问题是不够鲜明。我很想拍商业片,但是我做不到那么完善。艺术片我也做不到那么有深度或者那么有个性那么深奥,所以只能说两头兼顾。《立春》现在停机了。但是我今天早上还在想昨天做的梦,我突然想有一个镜头没拍呢,在梦里面就反复地想,梦里特别地清楚,里面有具体的人,但是早上醒来就想不起来是哪段了。

  记者手记

  接轨国际还要50年?

  陈祥蕉

  这几天,上海成了国内外明星的集散地。只要是追星族,只要关注电影节的信息,你就能亲眼见到许多大牌明星。不要说吕克·贝松、李安、冯小刚、休·杰克曼、真田广之、成龙、徐静蕾等屡次露面,即使在各电视台密密麻麻的展位之间,也会有粉丝忽而大叫“林志玲”,忽而追得谢霆锋满头汗,赵薇、黎姿、陈怡蓉等更是冷不丁地就出现在现场。有人说,有了这么多国内外明星,上海国际电影节和电视节才真正“国际”起来了。

  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此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参赛或者观影。李安来上海主要是为了与当地影视公司合作,为自己的新片《色戒》选景选角。吕克·贝松的一个任务是借此到中国宣传他的新书《亚瑟》系列。冯小刚为了他的《夜宴》、成龙为了他的《宝贝计划》、休·杰克曼为了他的《X战警:最后一战》。他们选中本次电影节作发布平台,可一旦被问到会不会拿自己的影片参展时,他们一个个都沉默不语或表示以后再说。一个好的电影节需要前来参加的导演、演员投入其中,疯狂地看片,为获奖而紧张、焦虑、失落、狂喜……这种种情绪才能让电影节“活”起来,真正成为一个影迷的盛会,而不是各大电影公司的批发市场。但现在,明星的出现沦为一种卖片的道具,跟时装模特没有两样,这也难怪有人将它称为一次以电影为主题的走秀活动。

  跟往年比,今年的上海电影节更“国际”了,为什么明星们还是不把它当回事?对比一下去年柏林电影节的数字就可以知道:柏林吸引了18000位业内嘉宾,3800名记者,近4000部参选电影。更不必说戛纳、奥斯卡等电影盛事。正因如此,冯小刚导演明知会伤害主办方,还是忍不住抛出一句狠话:上海国际电影节要接上国际的轨,还要50年。

  真正大牌的电影节根本不需要打明星牌,因为它的权威令所有明星不得不去或不得不期待。所以,主办方不能过多责怪明星不爱护“国产”电影节,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奖项“金爵奖”变成像奥斯卡“小金人”一样最大牌的明星。然而,从参赛影片来看,比如中国的两部参赛片《理发师》和《天狗》,就并不是什么热门影片。还是用评委会副主席冯小刚的一句话吧,尽管是废话:“我只是希望,不管是想成为戛纳、奥斯卡还是柏林那样的电影节,重要的是对待每一部参赛影片都要非常公正、公平,不要在里头搞小动作。”

  图:

  昨日下午,《立春》剧组集体亮相上海为影片造势。

  姬东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