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高考:难以挣脱的“生死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11:16 四川新闻网

  高考结束了,硝烟仍未散去。这几天,许多家长忙着为孩子自测分数,事先选择院校。手脚麻利点的,已经有了定向目标。而自忖过不了“独木桥”的学生,或打足精神来年再战,或已经开始为谋职业而奔波。

  此情此景,可谓岁岁年年总相似,本不必多说。不过,恰逢在美国企业任职的袁晓明君(在国内多家媒体有评论专栏)全家回国省亲,这两天到杭州,谈起来美国的“高考”(和

国内的高考制度很不一样,叫做SAT)等事,却不由让人平添几番感慨。

  袁君的大女儿玛丽,今年正好高中毕业,暑假过后便要到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小布什的女儿珍娜也在此就读)读书。玛丽在5月底回国前,最忙碌的事情并非考试,而是参加学校的高中毕业典礼。听他说,在美国最为隆重的毕业典礼,并不是授博士学位时的典礼,而是高中毕业典礼(他专门为此写了篇文章《美国高中毕业典礼为何如此隆重》,见6月4日《新京报》)。为了这场毕业典礼,玛丽花了许多心思挑选礼服;按照习惯,男生早早地就要为毕业舞会邀请一个舞伴——这才是真正让他(她)们如临大敌的事儿。从毕业典礼本身来看,学校也花费了大量精力,为一千多名高中毕业生租用了当地一个能够容纳两万人的体育场。不用说,典礼现场学生和家长们的笑声一定是响彻云霄。

  从我的理解,美国的高中毕业典礼,其实就是一场“成人礼”,虽然他们其中有的人会继续上大学,有的人开始步向社会。但无论如何,这是他们青春的一个新起点。在这样的时刻,所有的笑和泪,都将成为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而那时候,正是国内考生挑灯夜读的紧张阶段。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恐怕是不会有更多时间来体味这人生的好时光。相比之下,这多少让人有些沉重和无奈。特别是在网上见到有毕业生以“再见了,高楼,铁窗”来描述高中三年生活,更是让我感到莫名的伤感。

  更让我惊讶(也许是我孤陋寡闻)的是,在美国大约有一半左右的学生高中毕业后,并没有继续上大学。按照袁君的说法是,只接受高中教育是许多美国青年的一种选择。因为从投资和回报的角度来说,高中学业足以使他们掌握面对社会和人生的基本知识和经验,而且许多工作机会并不要求大学学历。美国著名的沃尔玛连锁店的大多数店长,都是由“只有”高中毕业学历的人员充任,因为店长一般是从售货员等基层职位累迁上来的。也就是说,在美国高中毕业生进入社会并不一定会混得很“惨”,只要适当的努力,就能够得到足以过“体面生活”的工作机会和薪酬。当然,如果要跻身于所谓的“精英阶层”,一般也要具备足够高等教育学历。

  再来看国内的情况。日前《南方周末》以《毕业陷学债泥潭就业如镜花水月》为题介绍了西部大学生“倾家荡产上大学,出来竟是端盘子”的惨状。而类似情景,在沿海许多城市也是一个徘徊不去的巨大阴影。更要命的是,就业链条是一环紧扣着一环的。大学生就业难,最后不得不“降格以求”(如果把“端盘子”作为特殊个案的话,大学生充当“普通劳动者”则是普遍现象),其结果势必是“谋取”了许多原本高中生就能够胜任的工作。也就是说,像沃尔玛店长这样的职位,原本高中学历就足以胜任的话,在国内恐怕非大学生乃至研究生不可。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毕业生除了继续去挤高考“独木桥”,是不能和大学生形成竞争的。据6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调查,在深圳一地就拥员工总数近20万人的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其招工条件是“中专、技校、职高或高中毕业”(其中或有水分,却能够反映其“用工心态“),月薪却只有300-500元。这也许就是在中国部分地区一个高中毕业生的标准“身价”。前有(就业)“悬崖”,后有(大学生)“追兵”,这在无形当中加剧了高考的悲壮意味。

  而要改变这样的就业结构,一方面是要改革和加强高中教育阶段教育,使之不单纯起着“大学预科班”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从人力资源分配入手,形成“大学生干大学生该干的活,高中生有高中生的去处”这样一个良性的人力资源格局。在这样的基础上,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上升渠道,也才能够相对顺畅和稳定。但是,改变目前的人力资源分配格局又谈何容易?且不说别的,在全国大学生分布不均衡,从而形成有些地方(特别是沿海大城市)人才浪费和有些地方人才“紧缺”(很多是结构性紧缺)两极分化局面的状况下,正如上文所述,在有些地方,大学生除了“端盘子”只能面对回家种田的命运,而高中毕业生除了继续求学外,只能大量进入“血汗工厂”。

  因此,基本可以断言的是,中国目前这种大学生做只需要(甚至不用)高中生就能够胜任的工作、高中生成为“血汗工人”的局面,短期内几乎不可能有什么改观。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在某种意义上并不在于高考(高考制度本身固然弊病重重,但作为一种“手段”,不必承担“道德责任”),也不能归罪于近些年来的扩招政策(扩招政策同样值得反思,比如造成严重的高校腐败现象和造就一大批“学历次品”,但从未来着眼,大学扩招使更多人有机会——虽然因此付出高昂的成本——接受高等教育,就此而言,可以“将功抵过”),而应该归罪于整个社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制度安排。简而言之,目前这种局面是整个社会的阶层流动渠道无序化所致。

  虽说如今大学生毕业后未必能够谋到一个“好”职业,但一个“好”职业的基本门槛却是非高学历不可。最典型的莫过于政府部分和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连一般的工作人员也非大专以上学历不可。也就是说,从政府的运作机构开始,就形成了非高学历不得其门而入的用人制度,以此为整个用人制度大旋涡的中心点,又逐渐向外扩散,最后就形成了今日“学历至上”(与此相对应的是近年来再度兴起的“读书无用论”)的坏格局。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除了进入这个旋涡中心并适应之(因此有人不惜学历造假),一般人并没有多少提升自身阶层地位的机会。

  更糟糕的是,在这样的社会惯性下,还会有一届一届的高中生不得不收起他们青春的笑脸,忍受高考“炼狱”的身心折磨。考上了大学,无非是进入另一个更大的“生死场”,考不上的可能意味着一辈子永不得翻身!

  交谈中,我不断望向玛丽那张健康、乐观的笑脸。6岁随父母留美,虽然还能讲一口流利国语,却俨然标准美国思维的玛丽,大抵是不会感受到国内千千万万同龄人的境况的。当然,她更不会知道,坐在她对面的这位叔叔,也有一个和她差不多年纪的外甥女,今年也刚刚高中毕业,而自觉成绩不佳的她,已经冒着酷暑奔波在去工厂做工的路上。(魏英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