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黑土地省-吉林“搬土造地”工作纪实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14:22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九日电 题:“保卫”黑土地 ——吉林“搬土造地”纪实 中新社记者 赵胜玉 剥离壁画进行异地保护的做法,如今被吉林省用在了黑土地的保护上——把被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出来,搬到荒漠之处再造新耕地,或者日后运回原址进行耕地复垦。 现在,这场新式的“黑土地保卫战”正在中国东北的吉林省如火如荼地展开。 专家称,耕作层土壤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农用地产出能力的载体,它的形成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保护耕地的本质意义就在于保护耕作层土壤。而作为世界三大片黑土地之一的吉林和黑龙江,保护黑土地的意义更大。 吉林国土资源厅厅长赵胜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黑土资源耕地比重大,自然肥力高,在吉林的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开发、利用和保护好黑土地这一优势资源,对黑土地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对于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实,吉林的这一做法的示范意义远远不止于此。 一九九四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表《谁来养活中国》一文,“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控制自己的繁殖,这个地球容纳不了无限多的人。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国庞大的人口和相对有限的土地,使中国无法养活自己”。 尽管布朗的这一主张有点危言耸听,但正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所言,布朗的观点,“对中国来说是很有警醒作用的。” 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有一个事实与布朗的观点吻合。那就是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大量的优质耕地被占用。 据统计,一九九六年中国可耕地面积有二十一亿亩,二00三年降到了十八点八九亿亩,二00四年又下降到十八点三七亿亩,二00五年,全国耕地面积下降至十八点三一亿亩,人均耕地只有一点四亩。相对于世界人均耕地三点一亩而言,这个数字无疑令人忧虑。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政府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作为中国土地管理的最高机构——国土资源部早就提出了保护基本农田,坚守耕地这条红线。 这似乎是一对矛盾,经济要发展,土地要保护。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瓶颈。而吉林的这一做法,有效的解决了这一矛盾。 赵胜堂说,吉林探索出了三种“搬土造地”模式:将高速公路取土场的耕作层土壤剥离、施工结束后运回复垦;将城镇建设占用土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运到河滩等处异地造田;将油田占用土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待油田废弃后再运回复垦。 赵胜堂说,多年来,通过对被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来再造和复垦土地,吉林省取得了初步成效。据不完全统计,该省用此办法已经再造和复垦耕地一千多公顷,从而保卫了弥足珍贵的黑土地。 专家则对吉林的这一做法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如果把这种模式的“黑土地保卫战”推展到全国,那么将有效缓解因经济发展带来的对土地的压力,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保障国家安全将产生重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