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山赤子——四川古蔺县护家乡桂香村党支部书记袁志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17:45 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6月20日电 题:大山赤子——记四川古蔺县护家乡桂香村党支部书记袁志诚

  新华社记者杨三军

  四川省古蔺县护家乡桂香村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的大山深处。1994年,这里还是水

、电、路三不通,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这一年8月,袁志诚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

  十几年来,袁志诚以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情怀,团结和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在深涧峭壁间架桥梁、修公路,开办“夫妻广播室”,创办村级农技学校……让这个曾经封闭、贫困的小山村逐渐变了模样,村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劈山修路:他的决定曾被看作是痴人说梦

  “七沟六岭一面坡,悬崖峭壁把路锁,爬一坡来上一坡,全靠肩挑和背磨。”在桂香村传唱的这首民谣形象地描述了桂香村曾经的封闭和群众生产生活的艰辛。

  1994年,上任伊始的袁志诚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在深涧上架起桥梁,在峭壁上开辟公路。他的这一想法刚一提出,就遭到了村内一些干部和群众的质疑:简直是痴人说梦!面对村集体没有一分钱和群众不理解的困境,袁志诚的回应只有一句话:“认准了的事情就要干!”

  在袁志诚的带领下,党员、干部总是出现在急难险重的地方,群众也拧成了一股绳。通过近4年的艰苦奋斗,桂香村人终于在深涧上修起了一座公路石拱桥,从悬崖峭壁间凿通了一条贯穿全村18公里长的公路,打通了桂香村与外界的通道。接着,他又带领群众打隧洞、引水源、修学校、架电网……一件件实事使袁志诚得到了村民的衷心拥护。2005年,村民们自发组织给他送来了“爱民支书、一心为民”的锦旗。

  ●夫妻广播室:让科技和文明飞进小山村

  桂香村曾是古蔺县100个重点贫困村之一。袁志诚认为,桂香村长期贫穷,与村子及群众思想的封闭落后有很大关系。

  1994年10月,袁志诚毅然拿出自家近1.5万元的积累,在村里办起了以夫妻俩为播音员兼编辑、村组干部为通讯员的村级广播室,被村民亲切地称作“夫妻广播室”。广播除转播中央台、四川台节目外,夫妻俩还结合村情,办起了时事、法制、教育、科技4个栏目,深受全村群众喜爱。

  听了广播,村里打麻将、信迷信的人少了,学科技、靠科技致富的意识增强了,村民迫切想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于是,袁志诚又和妻子商量,拿出自家最大的一间房子和1000多元钱,在1994年11月底开办了“桂香村农技校”。

  夫妻广播和农技学校开办10多年来越办越红火,成为全村群众知晓天下大事,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好帮手。桂香村也由此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并于2002年一举摘掉了“重点贫困村”帽子。

  ●帮贫济困:“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群众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这是袁志诚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0多年来,他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困,用爱心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1994年以来,袁志诚和妻子先后救助过6个孤儿,每年为孤儿买文具、添衣服、送粮食、捐学费……记者问他为6个孤儿花了多少钱和粮食,他笑着说:“这点小事我也记不清”。2003年,村里年近八旬的残疾老人钟召怀家住房倒塌,全家5口人无处安身。袁志诚把他们接到了自己家里暂时居住,并帮助钟召怀协调贷款、调整宅基地,为其建起了新房。至今,钟老汉谈起这事还连声称赞:“共产党好,共产党的干部好啊。”类似这样的事情,桂香村的很多村民都能说出不少。

  在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袁志诚积极组织党员参与学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带头走村入户征求群众意见,健全了村内综治和调解机构,实行村“两委”定点办公和值班制度……在他的带领下,桂香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