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城管被泼油与群体性情绪盲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13:38 正义网

  6月18日早晨,河北省石家庄桥西城管大队4中队的执法人员清理占道早点摊位时,遭到摊主沈某的反对,争执中,沈某用水瓢从滚烫的油锅中舀起一瓢热油泼到城管队员冯瑞亮脸上。经检查,冯瑞亮烧伤面积达10%,属2度烧伤。(见《燕赵都市报》6月21日)

  这是一则发人深省的新闻。在这样一起典型的暴力抗法事件中,一个受到严重伤害的城管执法者,在互联网上非但没有得到舆论的同情,反而引起了一片“叫好”之声——将

近千条网友跟贴中,流露出“欣喜”之意的占了绝大多数。有的甚至留言:“泼得好,泼得妙,泼得城管呱呱叫”。

  同情受害者,谴责施暴者,是我们长期以来自觉遵从的道德标准。但面对一位受到非法伤害的执法者,在显而易见的是与非面前,人们并没有把同情和支持给予正义一方,反而表达出一种失去理智的“幸灾乐祸”的态度。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是一个沉甸甸的疑问。

  毫无疑问,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公共情绪之所以对被泼油烫伤的城管队员吝于“怜悯”,是源于存在的部分城管不文明执法甚至是暴力执法现象,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感。所以,在听闻有“城管被打”之类事件之后,有人不自然地就将心底压抑已久的愤懑、不满一泻而出,继而引起了很多人的跟风。

  这种情绪的宣泄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笔者看来,这却是最值得担忧和警惕的。近几年,一些城管的“口碑”的确不太良好,但放在这一独立的事件中,当事城管队员并无任何值得指摘之处,就是一个暴力抗法的受害者。法律要予以保护,舆论要给予支持。这是一个基本的是非标准。而仅仅因为城管群体的“口碑”不佳,就是非不分、善恶不辨,无视这一事件中站在正义一方的受害者的苦痛,一味地叫嚣“活该”,实际上是缺乏理性思维和独立判断力的表现,是一种群体性情绪盲动。

  在现实中,群体性情绪盲动的影子时时出现,这并非是社会之幸。法国大革命时期,罗伯斯庇尔充分利用了非理性法国国民的群体情绪盲动,他说,所有的贵族都是反革命,都应该上断头台,巴黎市民就起哄说该杀……不到一年的时间,法国的精英阶层几乎被扫荡殆尽。拿一起暴力抗法事件背后的公共情绪不正常,去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国民躁动”相联系,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想想,这其中的“性质”是一样的。用后者加以“类比”,能给我们带来更为直观的警示。

作者:陈一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