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15:58 红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经过一个阶段的实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从总体来看,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三农”问题的现状,农民仍呈观望态度,很难自主地融入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并与之形成良性互动,给新农村建设带来极大的压力,不利于各项政策的实施,不利于“三农”现状的彻底改善,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瓶颈”。笔者认为,应构建多维动力系统,从四个方面着力激活农民的主体意识,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

谐社会。

  一、着力制度与政策相结合,引导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

  

  这是催生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一是要创新“惠农”刚性制度体系。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制度或规范会强化或削弱某种行为方式,其改变对人的行为模式和思想模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邓小平同志也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要用刚性制度来约束政策的执行:第一,要完善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与管理制度。要明确融资渠道、方式,细化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社会、农民出资比例,规定农民出资的最高额度。做好科学的预算和规划,并要集中使用,专款专用,以提高使用效率。改变国家财政支持方式,推行以奖代补、以物抵资、先建后补等支持形式。第二,要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定其形式、渠道及保障机制,合理调度建设资金,保证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平衡推进。第三,要创新基层干部的考评、激励、晋升及责任追究制度。适当时候可提高农民评价的比重,让真正为群众谋利益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以激励基层干部全心全意投入新农村建设。对那些敷衍塞责、玩忽职守的干部要严肃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第四,要完善监督机制。要建立透明、公开的政务机制,主动接受人民监督,同时要鼓励农民主动监督“惠农”政策、制度的执行。第五,要加强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包括社会保障体系和卫生体系建设,有了这两个体系的安全保障,农民的社会自由度、主体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会得到加强。二是要运用政策的灵活性。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不搞“一刀切”。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尊重县情、乡情、村情,摸清底子,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成功。要寻求多样化的发展路径与模式,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盲目跟进,应追求个性。因此,要把刚性制度与当地具体政策结合起来,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才能做出符合农民意愿的行动。当农民的利益和活动有制度作保证、有政策做支持时,农民就会全身心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去,真正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着力典型示范与事实宣传相结合,吸引农民自主融入新农村建设

  

  这是催生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方法。一是加强典型示范的深度。典型示范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民主体性融入到新农村建设当中的程度。农民大多有“从众心理”,并且很在乎区域内的平衡,追求区域内的一致性。当某地示范成功,这种利益结构的平衡性被打破,农民就会主动学习,改变这种态势,从而引起“羊群效应”。因此,要慎选示范项目,要慎选示范地点和示范农户,并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争取成功。二是加大事实宣传的力度。农民忠厚、实在,理论修养很低,政策水平不高。对他们大讲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意义、理论依据,他们肯定不配合。但如果用临县、临乡、临村的致富经验、创业经历来宣传,他们肯定会积极配合。因为预期实惠看得见、摸得着,并且区域内的利益结构平衡正在打破,农民会产生危机感,就会有积极主动的行动。

  三、着力培育创新型新式农民,引领农民自主“嵌入”新农村建设。

  

  这是催生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创新型新式农民的培育是农民整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幸福指数的本钱。但素质的提高是个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需要多管齐下。一是要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有着基础性、根本性、全面性的重要意义。农村教育是农民学科学、学技术,实现职业转化的必要的文化基础,发展农村教育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农村教育摆到整个教育发展的优先地位,加快发展步伐,进一步巩固和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办好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开展多样化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使农村大批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达到新型农民的培养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切实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认真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保证农村适龄青少年上得起学、念得起书,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失学不辍学,从小抓起,确保农民整体科技素质的提高。二是要注重劳动技能的培训,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劳动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手段。要按照“农民有用,农民能用,用了见效”的原则,加大力度,创新机制,提高效果。一是结合本地实际,实行“请进来”的策略,邀请专家、农业能手、产业致富带头人给农民传授实用技术,如:果木栽培、蔬菜种植、烤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等。并提供相关实用的种养信息,以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实行“走出去”的策略,鼓励农民与市场接轨,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成为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式农民。三是要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新式农民。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建立和完善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形成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进一步健全“文化下乡”制度,经常性组织农民进行文娱活动,加快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促进乡风文明,使农民逐渐形成科学的发展意识、创业意识、市场意识、生态意识、责任意识、荣辱意识;要逐步地建立、完善农村体育场所及必要的设施。以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强身、健体意识。要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基础设施的配备,增加农村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

  四、着力组织的建构及规范,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合力”。

  

  这是催生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必要途径。农民组织化程度越高,自身利益诉求的能力越强,自我发展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也越强,得到的幸福感、满意度也越大。发展农民组织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有利于形成农民的互助、互济机制,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严重匮乏的矛盾,有助于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一是要建章立制,规范农民的活动行为,并使其合法化。在农民组织的建设过程中,政府既不能简单地退出,也不能沿袭传统对农民组织强化行政控制,而是要制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专项,积极地支持、规范和引导农民组织的发展,发挥农民组织在协调具体利益、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强化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加强乡村自治模式的民主化建设。民主不仅是一种权利的分配模式,也是一种责任的分配模式,推进乡村民主,将会使农民在拥有权利的同时,更会想到随着权利而来的那一份责任。因此,要加强村民自制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以“两推一选”和“公开竞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选举制度,以村民会议和村名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的民主决策制度,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民主理财为主要手段的民主监督制度,增强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三是要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创新组织模式,把合作经济组织从农产品产销合作领域延伸到农业服务领域,积极发展“公司+合作组织+企业+农户”的组织形式,开展合作组织之间的联合经营,最大限度地让农民共享创造成果。

  (作者系保靖县委书记)

稿源:红网 作者:龙靖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