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公共政策应更多顾及弱者利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00:10 红网

  最新一期的“学习时报”刊登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的一份研究成果:目前中国收入分配相当不均,更为严重的是起点不公平。先天的不公平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的禀赋、出身家庭的贫富、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别等,但是后天的起点不公平就是社会政策的选择,就是公共政策对起点公平关注不够。(6月20日中新网)

  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现实: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不

仅表现在城乡之间,同时也表现在行业的垄断与非垄断之间,还表现在同一行业的领导与普通员工之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虽然非常复杂,但是像楼副部长所说的“起点不公”是直接因素,而“起点不公”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我们的公共政策由于传统的惯性思维很难改变,在多数情况下,有关部门出台的公共政策很难顾及弱者利益。

  略作回顾可以发现,无论是10多年前的收购个体加油站、关闭“五小”企业,还是近年来的大量取缔小煤矿,其理由或许是加强管理、或许是防止污染、或许是安全生产,但最终的结果是残酷的:公共政策顾及的是“大局”,至于被关闭、被取缔后的弱者如何弥补经济上的惨痛损失、怎样寻找其他生存渠道,公共政策没有这方面的细化内容。

  公共政策难以顾及弱者利益的最大表现是失地农民。据《第一财经日报》3月9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分析,近年我国绝大部分出让交易的土地,是从村集体征用的农民承包地,但在收益分配中,农民得到的仅有10—15%,政府及其机构得到60—70%,以地生财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要筹资手段。尽管地方政府低价从农民手中获得土地后,一转手就增值几倍、十几倍,但这些大都用于城市建设或开发商的利润,公共政策没有让农民再次获得增值部分利益的导向和约束。

  作为一名普通社会成员,在当今的公共政策氛围中,无处不在感受生存的艰辛和被歧视:从上小学到中学,择校的的阴影时刻伴随着,与重点学校的学生相比,总有一种压抑感;好不容易上个普通大学,毕业后从应聘到公务员考试,都是首选名校的;就业竞争说是市场需求的竞争,其实质是家长权力、关系和金钱的竞争。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们的公共政策在那些垄断行业、强势阶层面前总是显的软弱无力;比如电力、金融、供水、燃气、石油、电信等行业,尽管这些行业的收入高出其他行业好几倍,尽管公众对其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越来越低,但近来的价格却是“涨”声一片;房地产行业同样如此,无论“国8条”还是“国6条”,不管公共政策如何调控,这些行业依然“暴利”不减,“稳定房价”的初衷总是演变为“稳定涨价”。

  除了这些垄断行业以外,公共政策的起点不公,对“强者”的崇拜和依赖在招商引资中表现的最为突出:一说是外资,一说是大项目,我们的公共政策可以一切变通:占地可以“零地价”,税收可以“减二免三”,繁杂的批准手续可以迅速办结;而内资的的企业就没有如此幸运了。所以,近年来社会上对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税赋”一律平等方面的呼声越来越高。

  公共政策的起点不公、扶强凌弱的直接后果,使不同阶层的收入分配更加悬殊,使弱者的利益和心灵持久的受到伤害,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让公共政策更加顾及弱者的利益,彰显的是社会进步,我们既要从决策方面予以调整,又应当从具体的“小”事情做起,比如对生活在城市最低层的小商贩、修鞋匠、报摊等,国家应当逐步减少或全部取消各种税收、杂费,使其有尊严的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稿源:红网 作者:李季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