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经济时评:尊重也是一种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01:32 大江网-江西日报

  近日到赣南转了几个县,对这里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更多深切的感受。比如,整治空心房等基础性工作,原来政府大包大揽,从旧房丈量、拆迁补偿、新房建设到分配,全程介入,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财力,但群众还是满腹牢骚。今年,宁都县提出“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新农村建设思路,要求凡申报县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的村庄必须成立村民理事会,由理事会牵头,同意整治村内空心房的才能获批准。此举一出,效果不同凡响。

  宁都县竹笮乡大富村路南新村位于交通要道边,去年县里将其纳入试点,动员村民拆除空心房,但村民积极性不高,一年下来仅拆迁了百余平方米。今年,当他们看到周边的村庄纳入试点后,村容村貌有了彻底改观,大富村民主动提出要保住试点。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出来,仅用三天的时间,全村就拆除了上万平方米的空心房,涉及163户村民的拆迁、安置、回迁问题在村民理事会的协调下,达到了群众满意、政府省心的良好效果。该县县委书记说,建设新农村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理解,让农民满意才是政府工作的立足点。

  联想到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为了在农村推广冬闲田种油菜,发动乡村干部上门入户进行宣传,送种子、送技术,有的地方下行政命令推动,有的地方为了搞好路边的“形象工程”不惜亲自上阵帮农民种。这种越俎代庖、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换来的是农民的消极应付。如今的社会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民主、开放、文明已成主旋律,政府为民办事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也应讲究工作方法,“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地推广新观念、新技术、新品种,更能让农民接受。一些地方提出的“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工作方法,也有同样的功效,干部克服了高高在上随意拍脑袋,指手画脚不注重实际的毛病;群众得到了自主认识、主动接受的过程,从“要我干到我要干”,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建设新农村如果只是政府唱独角戏而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势必关隘重重,事倍功半。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宁都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民的事尽量让农民自己做主。村民理事会的出现就是在村级健全民主管理的一大创举。理事会成员都是村民推举出的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他们组织并代表村民进行一些法律法规无法约束到的日常大小事务的管理,弥补了村级组织人员、精力的不足,这一组织也成为行政机构之外的一大非政府自治组织。

  当然,尊重农民的意愿并不是说政府就可以放手不管,听之任之。相反,政府应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政策引导、技术服务、组织保障、资金投入等工作力度,把千差万别的村落、乡镇发展计划统一在政府的宏观目标之下,形成万马奔腾,生机勃发的发展态势。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用尊重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用引导拓展农民的认知视野,新农民的培养和塑造应成为政府工作的一大目标。

  鄢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