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银座:不敢懈怠的领跑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07:05 大众网-大众日报

  “以前商场里卖的多是地产货,如今,国际品牌都到了家门口。”省城消费者寇女士这样描述自己这些年的购物感受。感受的变化,缘自十年前省城第一家高档百货商场银座商城的诞生。如今,这家零售企业实力已颇为雄厚:2005年实现销售56亿元,在全省9个地级市拥有21家分店、40多家连锁超市,经营面积近50万平方米,位列全国零售企业30强。

  勇敢的“吃蟹者”

  省内零售业专家周利国回忆说,1996年的省城商业,正处于“大洗牌前夜”。虽然百货店多达近10家,却是千店一面:包罗万象的传统百货店模式,让诸多的商企经营雷同、业态单一、环境不讲究、服务不到位……

  “错位竞争,就是商机!”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季缃绮回忆说。10年前,他是银座商城的掌舵者。

  充分的市场调研后,新开业的银座决定中档为主、高档为辅,定位直接瞄准中高端收入群体。随后,专门请来泰国的专业设计师,用国际化的设计理念打造商场购物环境——抛弃柜台,开架销售,就连店堂内灯管亮度控制在多少平方米范围内让顾客感觉最舒适,都有精确计算。1996年6月22日,省城第一家高档百货商场——银座首次亮相,便迎来如潮客流,当年销售额达1.76亿元。

  第一口螃蟹尝到了鲜,类似的创新一发而不可收,有些细节让经常去“暗访”的省发改委服务办副主任郭培田至今印象深刻:第一个提出“打假有奖”、保真销售;第一个“春节照常营业”;第一个“品牌末位淘汰”;首创楼层经理不设办公室,走动服务……一夜之间,银座商城似乎成为新一代百货店的样板间,甚至连“限时抢购”之类具体的促销手段,都成为省内同行效仿的对象。

  “高档百货店的出现,是山东零售业‘涅槃新生’的一道分水岭。”周利国认为,从那时起,省城商业最大的变化就是开价销售遍地开花,以顾客需求为首位的经营理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商场所接受。“对市场目标的细分定位,是赋予百货业态崭新生命力的一招‘关键棋’。”

  以“组合拳”打天下

  位于济南泉城广场地下的银座购物广场,如今成为许多市民逛街的首选之地,以其为中心,整个泉城广场商圈也有了不小的知名度。

  然而,回忆当年“拿下”这处地下商业街时,季缃绮至今仍心有余悸:组织人马到全国考察地下商业设施,“结果吓出一身冷汗”:全国地下商业,当时一片萧条。“但我们不拿下,就会有竞争对手趁虚而入,与银座商城面对面。”季缃绮细数不得不出手的理由。

  错位理论再次派上了用场。“当时在国外和一些大城市,大卖场已经盛行,这在济南却是空白。”当年的购物广场第一任总经理张文生说。他如今已是银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9年10月,银座第一家分号——银座购物广场亮相:大卖场业态为主,辅之以百货业态,定位中端,凸现年轻、时尚和休闲。大卖场+百货店的新型复合业态,一炮打响。即使今天在与洋巨头的比拼中,这种业态的魅力仍占上风:与其相距不远的一家“洋超市”,据说平均日销售额不足百万元,而在今年春节前夕,银座购物广场单日销售额超过900万元就有3次!

  “模块化的业态组合,是银座扩张的成功砝码。”在张文生看来,银座的模块化业态有:高档百货店、时尚百货店、区域百货店、大卖场和连锁便利店。银座在各地的扩张,是根据市场购买能力和需求的差异,灵活组合这些模块,以“组合拳”打天下。

  “组合拳”最大的好处,就是保证高效率扩张。季缃绮举例说,银座商城开业,招商用了八个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购物广场开业,招商仅用一个月;而2001年第一家异地分号——泰安银座商城开业,仅用了半个月,且实现当年盈利。

  借船出海

  对于发展中的“短板”,很多企业选择了“舍车保帅”,银座的选择却有不同。

  2004年9月,银座与台湾统一集团联手注册统一银座商业有限公司,成为山东最大的商业合资企业。

  张文生介绍说,在此之前,便民连锁超市业绩一直“不容乐观”,但这个业态发展潜力很大。基于这种认识,银座决定“请师傅”。统一在便利店运作方面表现出色,让银座放心地把旗下20多家便民超市交给它来打理。

  一亮相,统一银座就表现不俗:与原来相比,超市商品价格更低,购物环境敞亮了,商品品种明显丰富,档次明显提高,服务也更规范。如今,统一银座的分号在省城已有40多家。

  成功并购ST渤海,是银座另一个巧借外力的成长机遇。2003年4月,省商业集团总公司收购ST渤海22.04%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并购渤海,为银座打通了直接融资的通道。”季缃绮回忆说,当时拿下ST渤海的盘子,“决策只用了一个月。”乍进资本市场,银座渤海不仅当年摘下ST的帽子,并刚刚创造了连续4天涨停的业绩。

  “民族商业力量如何飞速发展?”周利国说,“借帆启航”是个不错的案例。

  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跨国巨头纷纷抢滩,国内同行四处扩张,谁执牛耳不得而知。季缃绮并不讳言自己肩上的压力:“商业竞争无时不在,一松懈,就可能滑下来。”在他的心目中,并购、兼并、重组,将成为未来银座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模式。“洋巨头就在身边,关键看如何比别人跑得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