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京商住区八成地面不透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08:41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于飞实习生陈正栋

  【金陵晚报报道】昨天的一场雨标志着今年的梅雨期已抵达,城市的防汛进入关键时期,前几年经常出现的城市内涝现象今年会不会出现?近日,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专家借助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发现南京商住区八成地面不透水,专家说,地面不透水,会影响到城市水循环过程,并带来众多负面环境问题。南京的专家已首次在我国城市中心城区

尺度上探索土地利用方面的不透水性,提出可将之用于城市生态规划。

  商住区八成地面不透水

  据介绍,调查中,专家选择了南京夫子庙、新街口、北京西路、南湖和燕子矶工业区五个监测区,它们分别代表着2个居住商业混合区、机关文教区、居住区和工业区。“第一步就是通过卫星考察植被覆盖率,卫星分辨率达到1米,这里的植被覆盖率指的是树木的投影面积,这样的统计数据比以往都要科学。”

  在对这5个典型功能区的分析表明,商住混合区的不透水率最高,二者的不透水地面比均高达82%左右。其次为居住区,而机关文教区与工业区的不透水率较低。

  另外,根据5大区域面的555个有效用地斑块样本的不透水率数据分析还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不透水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建设用地中绿地的不透水率最低(0%-30%),市政设施用地的不透水率最高(80%-100%),居住与道路广场用地的不透水率接近(50%-95%,55%-85%),而工业用地的不透水率相对较低(40%-75%),平均城市建设用地不透水率约69%;将此分析结果与国外城市比较表明,中高密度居住用地及商业用地两种用地类型的不透水率较为接近。

  地面不透水问题多多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陈爽研究员告诉记者,不透水地面是城市地区的特征。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不透水地面的增加,会提高区域降雨径流系数、改变洪峰频率分布和设计洪水过程线,使得同样降雨条件下的地表径流和河川径流增加,自降雨到洪峰形成的时间缩短,洪峰流量增加,并由此造成城市河道防洪压力加大,径流对河道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增强。

  此外,不透水地面的增加,还严重阻隔地表水循环过程,削弱降雨下渗对地下水的补给,导致城市化连片地区地面下沉。陈爽介绍,近年来,人们发现不透水地面与城市水质下降也有直接关系。同时,由于不透水地面取代了原来的农田和森林植被,地面通过植物蒸腾作用散发的热量减少,导致城市热岛现象更为普遍。

  可用于城市生态规划

  “不同土地利用的不透水率结果,可望用于城市生态规划。”陈爽介绍,美国不少城市从维护城市区域水文过程的自然特性出发,制定专门政策,削减和控制城市地区的不透水面积,以减少暴雨径流量,减少洪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防止城市面源污染对河流及海湾的影响。

  专家认为,不透水地面比绿地更加明确清晰,可以考虑作为城市规划的补充参数,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同时丰富规划的生态内涵。(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