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巴士阿叔与公共空间的噪音政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09:17 新京报

  这次事件令人看到香港社会一切习惯以商业伦理思考,一旦商业运作原则未能大派用场,则令人进退维谷不知所措。

  最近,香港最热门的话题非巴士阿叔事件莫属。巴士上一位青年因不满打手机的阿叔声音过大与之发生争执,场面被乘客用手机拍摄下来,并将这段视频短片上传到网络,引发观看和讨论热潮,其中阿叔吵架的几句话更成为时下的流行语。不少人都借此反思都市人

的心理狂躁现象,又或是思量媒体如何作彻底剥削的话题炒作趋向,我倒想另辟炉灶,来讨论一下都市中的公共空间的噪音政治问题。

  巴士作为公共空间之一,成为噪音的角力场已非偶发事件。自从某巴士公司推出巴士电视后,大众舆论除了在蜜月期受新鲜感所吸引而叫好外,其后的反映便一直围绕声浪过大而作出抨击,为人民服务的宣传伎俩瞬间变成扰民之策。巴士电视为人诟病的主要是令人无处可逃,其声音充斥在车厢各个角落,而且节目不断重复。

  乘客由踏上了车厢的一刻已经进入了巴士公司的控制范围,需要被迫地接受他们所发放的信息。而音乐的运用一向有其政治背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巴士公司要对电视广告中的品牌负责,于是令所有人不能避免地全方位接受他们设定的“信息”,才能对广告客户有所交代,达到商业利益上的和谐平衡。巴士电视的运作其实已制作了多一重声道的无秩序噪音,丰富了香港这个噪音之都。幸好香港仍具备一定程度的公民社会雏形,所以当出现大规模的投诉后,公司终于愿意把声量调低,至少低到一个普通人可以接受的程度,反映出公共空间的噪音,仍受到某程度的行政手段监管(通过群体投诉来实施消费者作为巴士乘客的制约权利)。

  回到这次的巴士阿叔例子,更吊诡的是这次绝对投诉无门。在目前的社会中,我们并无法规或是建制手段去约束如巴士阿叔所散发的个人噪音。在日本,手机普及率很高,但在车厢内却从来不会见到人在高谈阔论,有的只会是人人默默低头在输入文字的奇异景象。这其实令人看到香港社会一切习惯以商业伦理思考及解决问题,一旦商业运作原则未能大派用场,则令人进退维谷不知所措。巴士电视造成的公共噪音污染,因为商业秩序(消费者永远是对的)而得到正面响应,其中并不涉及任何道德伦理考虑在内,换言之是把公民教育的可能存在论述排斥在外。但这次一旦回到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争执(巴士阿叔与年轻人),由于不涉及金钱瓜葛(所以连消费者委员会也不能撰一辞),更加与巴士公司无关,于是出现了一重处理上的程序真空状态。

  事实上,类似的公共噪音剧场,在巴士上差不多每一天都在发生,巴士阿叔只是因为演技出色,加上对白的粗鄙(大量粗言秽语的出现)而成为传媒注目的焦点。其实日常公共噪音的主要生产者,往往是来自一股庞大的阴性力量,即广东话俗称的“师奶”,由于她们已进入了可以拋开他人眼光的阶段,所以在巴士上所制造的噪音时常较巴士阿叔有过之而无不及。

  幸好这个社会还是有可以把山崎正和的“柔性个人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的高手。

  友人告之曾经在巴士遇上一幕,一名高中模样的年轻人因身旁坐了一位高声倾谈电话的老汉,于是不停地自言自语呢喃:“我都是来坐车,自己都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其实说话也不用那么大声,那边的人又怎会听不到。”最后老汉耐不住年轻人的烦扰心经,终于匆匆忙忙下车作罢。这正好说明了:要在公共空间去面对噪音,很多时候要懂得变通及善用不同策略。

  □汤祯兆(香港学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