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77.5%学生曾经作过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09:23 南方日报

  观澜中学启动国内首个考试作弊预防机制课题研究,抽样调查显示——

  77.5%学生曾经作过弊

  原因复杂,其中35.5%的学生迫于家长压力而作弊

  考试作弊古已有之,如今愈演愈烈,成为普遍现象。这种病态的社会现象,不仅破坏了教育秩序,干扰了对人才的考核和选拔,而且也危害社会公平。而且,作弊现象之毒早已不仅仅局限于考试这一层面。

  为了全面剖析学生作弊现象的原因,构建预防考试作弊的心理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学校管理、组织保障的实践模式,探讨预防作弊的有效措施,从而推动学校的考风、学风、校风建设,近日,深圳市宝安区观澜中学启动了一项有趣的课题研究——《学生考试作弊的预防机制研究》。有关专家认为,防止学生考试作弊的课题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

  逾三成学生迫于家长压力作弊

  2006年全国普通高考和中考刚刚落下帷幕,就爆出了不少考生作弊的新闻。

  对此,刚刚走出高考考场的深圳市宝安区观澜中学学生阿宝感慨地对记者说:“我们学校的同学绝对不会那样做,因为我们学校的诚信教育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观澜中学校长袁再旺告诉记者,自今年4月课题研究正式运作以来,该校组成了40多名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组成的课题组,对全国15个省的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按照课题计划,目前该校建立了完善的全国首个“诚信考试网”网站,开展诚信征文和演讲比赛,还设立无人监考考场,尝试建立新的考试评价体系,以探索预防考试作弊的有效机制。

  目前,该课题得到了国内其它学校的积极响应,相关研究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记者昨日在“诚信考试网”上看到,一些同行学校领导和教育专家纷纷前往留言发表看法,对课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实质性操作方法。

  深圳市知名教育研究专家、深圳青少年报副主编李青松告诉记者,预防学生考试作弊不仅是观澜中学的难题,还被教育界称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观澜中学预防学生考试作弊的课题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该校预防学生考试作弊课题组进行这项专题性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课题组认为,用高科技可以治标,但是不能治本,若要根治这个顽疾,还要从根本入手,首先要探究学生为什么会作弊。而一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5.5%的学生害怕考试成绩不好让父母失望而作弊。

  对于学生考试主要压力来自家庭这一点,课题组认为现在的家长确实给孩子太多要求,但家庭的压力实际反映出社会的压力和要求。对此,课题组向学生们提出:考试不仅仅是考个人的文化知识,实际上也在考这个人的综合素质,学生不仅要面对一次考试,还要摆正怎么面对接下来的为人处事的态度。

  课题开展以来,观澜中学营造出浓厚的诚信教育氛围。家长们也加入到诚信教育中来。高一学生刘婉然的家长说,送孩子到学校,就是想让他学会怎样做人,不是为了虚假的分数,学会诚信做人才是最重要的。

  大部分学校学生都有作弊现象

  为了使课题的研究更为广泛,研究的数据更具权威性,这次课题组的老师们还精心设计了《学生教育状况问卷》、《考试心理调查问卷》、《诚信考试状况调查问卷》和《对中学生考试作弊相关处罚的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在考试中作弊的占调查对象的77.5%。大部分学校学生考试有作弊现象,无论是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无论是重点班中的勤奋学生还是学业一般的同学,都有作弊的可能,只要时机和条件许可,皆可引发考试作弊。考试作弊已成举国上下的问题,也是诚信缺失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反映。

  这些问卷不但该校同学中人手一份,还通过课题组的老师发放到了北京、上海、湖北、江西、湖南等15个省、市。据收上来的来自15个不同省市问卷的统计,不但结果惊人的相似,数字所反映出的现象,也令人触目惊心。

  中学生考试作弊多集中于学校举行的检测性考试中,学校在进行系列德育训导的同时,还要重视以相关的机制来约束不诚信的学生,使学生不想抄袭,不能抄袭,不敢抄袭。学校应对检测性考试重视,要有完善的正式约束机制,预防学生考试作弊,改正学生考试不诚信的坏习惯。在选拔性考试如中考与高考中,考试作弊不存在普遍性,对学生的诚信影响实际不大,但显失公平,可以法律形式予以约束。

  据了解,为了检验同学们的诚信,同时也为了把诚信彻底地还给大家,目前,观澜中学正在打造无人监考考场,在期末考试时实行无人监考,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诚信班级”、“诚信学生”。

  相关调查数据

  1.你考试作过弊吗?

  没有22.5%

  有77.5%

  2.贵校考试时有作弊现象吗?

  没有7.2%

  有92.8%

  3.如果你作弊,目的是什么?

  怕考不好被父母责骂35.5%

  满足虚荣心12%

  怕排名靠后32.5%

  怕考不好被老师责骂20%

  4.你作弊时害怕吗?

  一点都不怕12%

  有点怕47%

  非常害怕41%

  5.考试中遇到同学作弊,你一般会如何?

  不搭理,与我无关30.8%

  事后向老师反映54.2%

  协助作弊15%

  我在现场

  班会上拍卖“诚信”

  这是观澜中学初一(3)班的一堂主题班会……

  主任刘老师甩出一个名为“诚信”的包裹进行拍卖时,同学们立即10万元、20万元地叫开了。当叫到100万元时,老师不但没有落槌,反而为难地问:“老师只有一个诚信,这么多人想要,我只能卖给一个人,我该卖给谁呢?”

  是啊,诚信本无价!为了印证这一观点,刘老师又给大家讲了《狼来了》和《立木为信》的故事。然后开始组织同学们针对“谁守信老实,谁就吃亏;谁滑头会骗,谁就发财”的观点,展开小型辩论。

  随后,同学们便进入到实例讨论环节:周兵和宋杰是好朋友,他们曾经许诺,不管谁遇到困难,一定要互相帮助。这天周兵想抄宋杰的作业,宋杰没有同意,他生气地说:“这点忙都不帮,真不讲信用!”对这件事,你怎么看?

  然后是选择题环节:你愿意和谁交朋友:A、当面说好话,背后说坏话;B、直言不讳,大胆说自己的看法;C、没有把握不轻易答应,一旦答应就尽力而为;D、对别人的要求满口答应,但过后就忘,不能兑现。

  主题班会上的一系列活动,让同学们渐渐悟出:诚信往往以自信为基础。于是,班会课在手语表演《我很棒》和齐唱班歌《真心英雄》中快乐地结束。

  据介绍,这只是观澜中学系列诚信主题班会中的一个,生动的班会带来的是同学们对诚信价值的思考。

  老师自爆作弊经历

  上周五,观澜中学一楼会议室笑声飞扬,掌声阵阵。王林生老师主讲的诚信故事拉开了以“畅听诚信故事,漫步美好人生”的故事联播序幕。

  王老师不但自道小时候因不诚实而导致多读一年书的亲身经历,而且还演说历史上的诚信故事:“曾子杀猪”、“商鞅变法”、“程门立雪”以及“安然事件”、“世界通信的会计丑闻”等等,正反事例,信守拈来。

  基于小时候的作弊经历,王老师还将自己事后的体会与大家共享,他说:知耻近乎勇,诚实的人首先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诚实是要付出代价的,它不但带给你内心的煎熬,更重要的是生活本身的惩罚要严厉得多;诚实考试代表的是诚信人格,我们不能用一点点分数就把人格出卖……

  据介绍,此后的每周五下午,由不同师生主讲的诚信故事将如期联播。

  记者手记

  作弊成风根在应试教育

  作弊侵蚀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一个作弊普遍的社会是病态的。而考试作弊风行于号称象牙塔的校园里,危害的可能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将来。

  预防学生考试作弊课题不是单纯的学校课题,问题的普遍也早已上升至一个宏大的社会课题。

  探究考试作弊这棵毒瘤的产生根源,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管理说。即认为考试作弊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有关教育机构疏于管理。因此要严明考纪、加强管理。二是诚信说。即认为考试作弊现象的出现,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整个社会信用缺失、诚信不足的反映。这两个方面无疑都对产生考试作弊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但记者在采访中感到,考试作弊更深层的原因是以应试教育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本身。所以,要想根除考试作弊现象,必须从教育和教学改革入手,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国家教育部门和许多学校都制定了学生考试作弊的管理办法,很多学校也开始了对学生的“诚信考试”的教育,举行了诚信宣誓及签名仪式;一些大学也开始尝试增设“诚信”课,这些措施不可谓不全面,也不可谓不严厉,但并没有有效遏制作弊之风。

  另外,我国传统学校教育、学生管理乃至于整个教育科研中,对于预防学生考试作弊的课题研究,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即使有所涉及,也是支离破碎、不成系统。从这个角度来看,观澜中学的这一课题是值得期待的。

  但是,除了分析、倡导和技术反作弊,对这一千古难题,我们能否拿出更有力的触及事件核心的制度性措施?

  撰文本报记者华克涧

  通讯员聂细刚

  统筹本报记者刘丽

  图:

  目前,各类考试作弊行为盛行,替考“枪手”屡禁不止。新华社发

  华克涧摄

  华克涧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