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同济大学还抵不上一个方舟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10:01 正义网

  杨杰涉嫌造假事件终于有了最新结果,同济大学终于承认了其生命科学院院长杨杰有论文造假行为,此前虽然免去了杨杰院长职务,但却声明免职原因无关造假。6月20日,同济大学宣布终止与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杨杰的聘用合同,并解除其该校教授任职职务的聘任。同时也公布了杨杰论文造假的细节。(《第一财经日报》6月21日)

  回顾杨杰造假事件,我们不禁感叹,人才济济的同济大学,在眼光之“独到”以及

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上,还不如一个方舟子。应该说杨杰的自我吹嘘并不高明,比如什么“终身教授”、“论文引用率全球第一”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容易查证的,在信息社会,查证造假者的成本也并不昂贵,一个电话一个传真甚至一封e-mail就可以达到辨别真假的目的,但遗憾的是同济大学却没有丝毫怀疑,反倒是远隔重洋的方舟子对杨杰的终身大学教授名头发出了质疑,经调查,证实有假。在真相已基本大白的情况下,同济大学对杨杰却依然保持着罕见的“信任”,以致造假事件纠缠达两年之久。

  杨杰事件暴露出我国在引进人才问题上,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存在的浮躁情绪。这种浮躁情绪隐藏在求才若渴的思想下,以求才若渴的光辉形象示人。我们知道,要建设一所好的大学,要花费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搞好教师队伍的基本建设,光想通过招聘几个学术大师从而撑起学校的门面,迅速获得知名度,这实际上是教育功利思想在作祟,并不是踏踏实实地在搞教育。而要踏实地搞教育,首要的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有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在这种责任感之下,招聘人才引进人才看重的将是人才的实际作用,而不是人才的虚名,更不会去追求因招聘而带来的轰动的广告效应的,也不会为了表现一种虚假的求才若渴,而对应聘者失去最基本的思考力和判断力,这其实是某种意义上的渎职行为。虽然,同济大学声称招聘原则是“宁缺毋滥,讲求实用”,但很遗憾,同济其实也没能免俗,最终还是出现了追求广告效应和追求爱才惜才的虚假美誉的倾向。

  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同济在引进人才的程序上还是存在着很多的漏洞,甚至也不乏一拍脑袋就决策式的随意性。同济在引进人才的工作中,是否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还是由不懂业务的行政人员或“隔行如隔山”的其它专业人员一手包办?笔者很是有些怀疑属于后者,如果有和杨杰专业对口的“细胞凋亡”、“分子生物学”的专业人员,那么,杨杰的所谓“《自然》和《科学》上发表论文10篇”的谎言也就不攻自破了。如果没有对应的相关技术人员的参与,那么就很容易成为“睁眼瞎”而任人欺骗了。这样的教训值得牢记。

  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办学思想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这种理念下,即便中学毕业生,只要确实有才会干,也能在北大任教,比如梁漱冥。一味地追求学历的豪华,追求一种虚名,最终很有可能会把追求人才异化成追求人才的学历,也会使求才单位在追求“人才”的狂热中失去应有的警惕。

作者:欧木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