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中国学术的“语言时尚”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10:28 四川新闻网

  巴黎的福柯,继被英国人推崇后,由美国人推戴为“后现代思想大师”;若干年后,开放的中国也迎来他的种种“肖像”。如今,书店里福柯的著述中文版比比皆是,汉语翻译学界出现了个新奇迹;对于他的思想,学界谈论更是空前频繁(我听说甚至有人将福柯的书当成“学术圣经”来一字字地细读)……这些都是好事——至少国人有了直接贴近西方大师之灵魂的机会。

  与此相关,几年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一个华裔教师来北京讲座,他身为美国华人,却言必称巴黎,弄得不少年轻学者们对他敬意倍增。

  课后,有听者请教:“如何更好地学习当代社会思想”?

  他脱口而出:“一定得读法国思想家福柯写的书!”

  可能问者也读了不少福柯,于是又问:“福柯思想很深,我也读了不少,就是不怎么理解。请教一下,您认为该怎么读他才好啊?”

  答曰:“噢,最好读原著,外文版的……你们国内的学者读中文版,不准确,误解原文,还是外文好。”

  话似令问者起疑,再问:“请问您读的是什么版本?”

  答曰:“……是英文版的…….”

  当年这事儿,流传于国内青年知识界的一个小圈子中,而今已被当事人淡忘。我非好事者,说这事儿,没啥其他企图,我主要是想用以告诫自己:现在我等读西方学术明星的书,都可能犯一种毛病,有点像女孩子,看到美女做的时装广告,即使再丑,还是会心存机会主义心态,会以为自己要是穿上它,就会变得像那个美女一样漂亮。

  另外,我以为,这事儿之所以值得在这里重提,是因为它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反映出中国学术的“语言时尚”问题。

  我承认,有些英文翻译确实要比中文翻译“准确”一些,而国内巴黎之译作,亦存在从英文版翻译、再假装成是直接从法文版翻译的样子(至少在版权页上有不少书是这么注明的),因而,伯克利那位华裔人士的评论,便也有一定道理。然而,这事儿实在也有让人想不通之处:为什么读英文译本就叫读“原著”,读中文译本就不算?问题背后奥妙多多。

  语言三分天下,中文算是“第三世界”语言,所以在学术上“世界地位”低,被人看不起是正常的事儿。但争论双方相互间进行的微妙讥讽,看来还有别的因素在起作用。我猜想,无论对伯克利的那位,还是对北京的那位,都各自心存骄傲感,而且,二者之间还有一点相通之处——他们都读过福柯写的书;所不同的是,英文在当下学界占据主流地位,所以伯克利那位觉得自己因读过英文版而比读中文版的同好强大。而读中文版的那位,对福柯的思想理解也甚深入,且可能存在某种弱国人的爱国之心,于是心怀不服,通过“请教问题”,稍微让伯克利那位出了点洋相。出洋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大家都会出洋相(我更非例外);要紧的不是洋相——此事让人想到:学术必定是以语言为表达基础的,但若是我们将学术与语言挂钩得过于紧密,那就可能犯了一种毛病,比如,将英语当成学问的前提,将学术降低为支配性语言的附庸,而忘却了支配性语言的地位形成,与世界权力关系格局的形成有关,忘却了在那些支配性语言里,闲言碎语也很多(例如,如今我们已把英语神圣化了,我们将它当成衡量“学术水平”的标准,要求所有老师和学生都考英语,如此一来,我们忘记了这种语言世界霸主的获得,过程中起作用的,更多是非学术的力量,而这种语言,与汉语一样,有众多的方言、俚语及骂人的脏话)。(王铭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