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球坛强者愈强 保护主义抬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11:29 南方报业网

  推荐

  

  在世界杯赛事逐渐白热化之际,立法会梁议员撰文指弱国无外交,不少非洲球员皆为五斗米而折腰,沦为廉价外援,早熟早残,情况一如全球化弱肉强食,非洲哀鸿遍野!

  球员的薪津报酬并非什么秘密,但穷国与富国经济水平差天共地,工资的绝对值不足以说明一切,非洲球员是否廉价劳工,只有他们自己才心里有数。值得注意的反而是,政客不论朝野、经济学家无分流派,像梁议员一样借足球剖析全球化现象,已成为一股世界潮流,当中有赞有弹,莫衷一是。

  从积极的角度看,职业球员在转会上拥有充分自由,劳工市场无分疆界地域,壁垒全消,意味着球员有市有价,市场力量得以充分发挥;从消极方面想,优质球员纷纷离国,意味着落后国“球才”大举流失,对本土足球发展有害无利;以此而论,弱肉强食,哀鸿遍野之说不无道理。

  不知是否基于对足球世界两极化的担忧,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米兰诺域治(BrankoMilanovic)建议,国际足协等管治当局应立例规定,投身发达国球会、技术出众的贫穷国家球员,每五年便要回国效力12个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前后总共在国内“献技”四至五年;不接受此项安排的球员,富国不得向其发出工作签证。

  另一边厢,在劳工市场开放、全球采购易如反掌下,富国球会收购落后国球员犹如街市买菜,花在本地球员身上的金额自然大打折扣。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统计,过去两年英格兰各级联赛球会在收购外援上花费的净额达5亿英镑,用于购买本地球员的净额只有2800万英镑,相距不可以道里计。球会购入外援后必然“物尽其用”,本地球员的出赛机会相对大减,廉价劳工扼杀本地工人就业机会这种耳熟能详的论调,在球场上亦清晰可闻。为免本地球员在外援当道下饭碗不保,国际足协和欧洲足协正在考虑向球会实施本土球员配额制。

  从非洲球员个人技术出众,但在世界杯的表现却乏善可陈可见,透过“技术转移”提升落后国家本土足球水平,纸上谈兵而已。强迫这些球员放弃在国外“揾真银”的机会,返回祖国当“义工”,难道他们就会全力以赴,以身报国?

  同样,在足球已高度商业化的今天,强者愈强、贫富两极无可避免,透过配额令无法跟“价廉物美”的外援竞争的本地球员得以苟延残喘,与透过保护主义措施限制中国货进口是没有分别的。

  (系《信报》昨日社论,本报有删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