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不仅仅是“政绩冲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12:00 光明网
沈仰佑

  日前,广东东莞市横沥镇政府出台奖学政策,对在高考、中考及小学毕业会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重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横沥中学就读并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将获得50万元重奖。(6月17日《扬州晚报》)

  报道说,这样做旨在全面提升该镇教育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形成全社会关心教育、重视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若确是出于这样的动机,那倒也罢了。问题是,倘若诚如编

辑部评析文章所指出的,这是“官员的政绩冲动”,那就大大地不该了!

  撇开这一点不谈,难道真能全面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我看不见得。教育综合实力是个“综合”性概念,包括教育资源、教学条件、员工素质,等等。尽管学生成绩是衡量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标志。众所周知,学生成绩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出少数尖子学生也不等于综合实力就强,办学水平就高。重奖考生也许对教重点班(虽然三令五申不准办,其实并没有彻底解决)的师生来说是一种激励,可对面广量大的普通班师生而言,并无多大吸引力,他们更多的只能是望“奖”兴叹,弄得不好,不仅起不到“树典型、学先进、扬正气”的作用,反而会产生一种自卑、压抑和嫉妒心理,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带来种种磨擦和矛盾,以至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不可否认,奖励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具有一定的、积极的导向作用,但在“奖考”这件事上,请不要低估它的负面效应。既然考得好也能赚大钱,既然“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何不“一心只读数理化,两耳不闻窗外事”?如此下去,德育、体育还能摆上应有的位置么?这样一来,只会加剧“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势头,使广大学生变成缺乏生机活力,只知机械运转的“考试机器”。如此重奖,岂不地地道道成了“应试教育”的催化剂?岂不折射出教育观念的极大扭曲?

  当然,我决不反对重奖那些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这些“人”不宜或者不应仅仅是考生,而应包括那些爱岗敬业、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呕心沥血之人,特别是那些为转化“双差生”而废寝忘食且取得很大成效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奖教的真正目的。但愿类似这样的高考“重奖政策”不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