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警惕“传销式”招生毁了民办高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15:51 海峡网-厦门晚报

  众论天下

  一年一度的高校招生临近,江西省部分民办高校采取每招一名新生获得700元至1200元“爱校费”甚至加学分的手段,鼓励学生停课外出招生。招生致富的“大款学生”成了新偶像,学生渴望招生的热情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一位被“哄”入校的大一学生认为现在是“老生招新生,一届哄一届,简直就是变相的招生传销”。(21日新华社)

  诚然,民办教育的营利性决定了争夺生源的必然性;但是,当越来越多的民办院校动用在校学生采取欺哄方式招收新生时,我们看到的是民办教育管理的混乱无序,甚至是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的自毁前程。

  “招生传销”无疑是教育产业化的怪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文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学校逐利的工具和利益联盟。明明是招生回扣,居然美其名曰“爱校费”,不能不说有些滑稽。而滑稽背后,是校方对育人使命的背弃和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被剥夺。通过“招生传销”,学校可以获得滚滚财源,部分特别有“能耐”的学生也能获得致富机会,但这些“成绩”都是以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为代价的。当招生数额不仅与经济利益挂钩,还与考试成绩挂钩,甚至可以转化为学分时,这样的院校是在坚持质量为本的育人观吗?靠卖力招生挣来的学分和文凭又有多少含金量?这种手段培育出的学生又有多少真才实学呢?校方本身无诚信,培育出的学生又有何诚信可言?

  从更广阔的视野看,越来越多的民办院校加入“一届哄一届”的行列,这是饮鸩止渴的做法。一些民办高校可能通过非正当竞争获得眼前利益,但对整个民办教育而言,直接后果就是声誉下降和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的不信任。

  当“招生传销”成为愈演愈烈的无规则游戏时,我们有必要反省政府管理的缺位。面对改换校名、夸大办学条件、虚假承诺等欺骗手段以及停课招生、奖励学生招学生的招生方式,教育行政部门完全有理由依法依规予以制裁;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以通过信息公开等手段,让更多考生了解民办院校的真实情况,并自主选择求学场所。对一个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而言,民办高校的地位和作用值得高度重视。

  中国的民办高校登上社会舞台不久,虽然羽翼尚未丰满,但公众寄予厚望。千万别让“招生传销”毁了它!(朱述古 来源:厦门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