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坏孩子矫治营”的标签, 淡化不如取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16:35 四川新闻网

  有一部分少年,抽烟喝酒、厌学逃学,甚至寻衅滋事、强行索要他人财物。这种人,习惯上叫做“学困生”。怎么把他们改造成人?很长时间来,我们借助于工读学校的收教,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据说,克林顿来中国的时候曾感叹:中国的工读学校很好,多一所这样的学校就少一座监狱。

  但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工读学校难以为继。据了解,湖南省的“学困生”在800---

1000之间,但是,整个省才一个工读学校,目前在校学生仅110余人。为什么如此不景气?根本原因在于,在大众眼里,工读学校是个“坏孩子矫治营”。进入了工读学校,等于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这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可就大了。因此,除非万不得已,家长是不肯送孩子去工读学校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即使是暗示,也能对人的心理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有个这样的故事:一位犯人被告知明天将被处极刑,行刑的方式是在他手臂上割一个口子,让他流尽鲜血而亡。次日一早,犯人被锁在一面墙上,墙上有个小孔,刽子手把他一只手从孔中拉过墙的另一边,用刀子割开一个口子,在手下边还放着一个瓦罐来盛血。墙这边的犯人静静地听着血滴在瓦罐中的声音,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在流向那个瓦罐。不一会儿,他的意志崩溃,死了。其实,在墙的另一边,他手上的那个小口子早就不流血了,手旁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水瓶,瓶中的水正通过一个漏斗软管往瓦罐中嘀哒。强烈的心理暗示,让犯人自己杀死了自己。暗示尚且如此,何况明明白白地贴标签!让一个“学困生”处于正常的环境里,本来有可能矫正,一旦进入工读学校,就可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有些工读学校追求标签淡化,费尽了心力。实际上无法淡化,他的家长、邻居、亲戚、朋友知道,怎么淡化?尤其他本人,心理阴影将长期存在,无法消除。

  一个孩子,是否进工读学校,按道理只有司法机关才有权利判断,现实生活中,是我们的普通中学做出的决定。把过失全部推给孩子,是不负责任的态度。正像一个菜园子里边,发现有一种菜病变了,就把它放到温室里面去治疗,完了以后,再放回大自然,以为这样它就变好了。真是异想天开,植物都不这样,何况孩子。

  依此看来,工读学校“坏孩子矫治营”的标签,淡化不可能,何不干脆取消,让普通中学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别再冠冕堂皇地伤害“学困生”!(作者:谢浮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