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最慷慨慈善家的尴尬:受助者是领导的孩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16:55 四川新闻网

  近来,中国最慷慨的富豪之一李书福大伤脑筋。他属下的吉利公司准备资助1000名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完成大学学业。掏钱不难,难的是还得花更高成本找到名实相符的受助人。他上过当:“穷孩子”摇身一变,原来是当地领导之子。因此,曾经光为寻找35名贫困生,他就花费了近10万元寻访费。(4月23日《现代快报》)

  为了穷苦的孩子得到捐助,居然要花更高的成本,根源何在?领导之子是怎么成了

受捐助者的?

  作官断案,最大的尴尬是什么?无过于案件水落石出,可是找不到真凶。我们把板子高高举起来的时候,满地寻找该挨板子的屁股,看到屁股在哪里了吗?

  常常有人把富豪的吝于捐助归罪于社会底层的贫困者不诚信,可惜的是,不诚信也是需要资本的,这资本就是地位、人脉、庞大的关系网。一个普通老百姓,还不具备不诚信的本钱。最多,他们老着脸皮乞讨的时候,在伸出去的伤痕累累的腿上再涂上几滴污血,以此来激发施舍者同情心。

  领导之子是如何成了受助者的?没见这方面的报道,不得而知。猜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某些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或亲自操刀,或暗示有关部门,强行把分到手已经不多的慈善款占为己有,以供儿女读书。一个干部,下作到这一步,似乎不太可能。如果真的如此贪得无厌,平时更方便的贪污途径多的是,早该腰缠万贯,眼里大概不会过多地关注分下来已经所剩无几的慈善款。如此推理下来,只剩下第二个方面,即手握慈善款的人,负责发放慈善款的机构,故意上下其手,主动地向领导讨好卖乖,将分下来已经不多的款项塞进了领导的儿女手中——与领导方便,图今后自己方便。

  慈善机构为什么能“张冠李戴”,把本来应该捐助贫困者的款项塞进领导儿女的手中?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副所长邓国胜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基金会的社会公信度还不够。”公信度低,在于慈善款流程上不够透明,给了操作者浑水摸鱼的机会,于是假公济私,甚至于常常爆出慈善款挪作他用、贪污贿赂的丑闻。很多富豪捐完钱后都不知道资金最终的去向。

  这能怪得了贫困者没有诚信么?

  现在,有些慈善家不得不绕开慈善机构,亲自操刀,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来寻访名实相符的受助人,比如做皮革生意的浙江商人朱张金就在自己的公司内开设了专门负责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部门。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罗晓明感叹:在当前相关法律不够健全以及相关机构不透明的情况下,企业自己运作自己的捐资很有必要。

  但疑问仍然存在。这样的开销真的值得吗?真的需要捐资企业亲力亲为吗?如果有信得过的专业的中间机构帮助寻访受助对象,效率是否更高一些?对于一些慈善机构,资助人为何投了不信任票?这些问题的解决,也许比多一笔捐助资金更为重要更为急迫。

  我们在举起板子的时候,千万别打错了屁股。(作者:谢浮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