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华视点:担架,行进在生命线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18:58 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6月22日电题:担架,行进在生命线上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杨越 王立芳

  在广西最贫困的大瑶山,有一支支特殊的担架队。他们“用担架承载新生的希望,用急速的步伐赢取母婴的安全”。

  这是一支支行进在生命线上的担架队。

  12小时救助,产妇母子平安

  今年5月31日午夜,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狂扫夜幕下的大瑶山。

  广西南丹县芒场乡波鸾村22岁的白裤瑶妇女周佳丽在家中分娩难产,婴儿的头部已经剥露,情况十分危急。

  周佳丽的丈夫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她和婆婆。波鸾村地处大瑶山深处,因山路崎岖险峻,无法通车。就在老人万般焦急之时,村里的青年志愿者担架队闻讯赶来,找来一个木梯,做成简易担架,用塑料布将周佳丽盖好,5点左右,在暴雨中开始向公路进发。

  连续几天的大暴雨,泡软了下山的小路。几个年轻人轮流抬着担架一步一步地挪,有些路段陡峭,抬担架的人几乎是半跪着行走,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连人带担架翻下悬崖。

  与此同时,县妇幼保健院的救护车接到求助电话,火速赶往波鸾村。救护车到达山脚下后,医务人员弃车向山上奔去。

  7点左右,两班人马在山路上会合。医务人员在担架上对周佳丽进行了检查:婴儿的头部已经剥露,需尽快转移到救护车上接生。

  9点,担架队终于下到公路边。周佳丽被抬上救护车10分钟后,产下一名男婴。正当大家为此而高兴的时候,周佳丽出现新的险情:胎盘没有剥离,出现大出血。

  然而,车上没有手术设备,无法进行下一步处理。救护车紧急赶往芒场乡卫生院。

  意外再次出现:由于连夜暴雨,道路泥泞,车子陷入泥潭。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乡卫生院产科医生罗丹萍慌了:周佳丽出血不止,估计已出血500毫升,精神状况非常差,有休克表现;血压开始慢慢往下降,160,80,60,50……罗丹萍一边做止血处理,一边焦急地等待。

  由于电话里无法交待清楚救护车的准确方位,加上雨大山路难行,5个小时后,从乡政府赶来的越野车终于找到了救护车。

  下午4点左右,周佳丽被运送到芒场乡卫生院。医务人员迅速对她进行了胎盘剥离手术,周佳丽母子终于平安。

  罗丹萍说,如果不是青年志愿者担架队及时将周佳丽抬出来,她可能就生命不保了。“别小看一副担架,它连着母子两条命!”

  “送子观音”,两年救助228位贫困母亲

  作为瑶族的一个分支,白裤瑶生活在原始的大石山区,居住分散,自然条件恶劣,人们见缝插针盖房子,一个山坳里通常只有几户人家。孕产妇要到医院生孩子,只能靠担架抬到公路边上再乘车。

  担架成为连接山里和山外的生命之桥。在白裤瑶聚居的南丹县里湖乡,有一支远近闻名的怀里村担架队。队长陆朝金自豪地说,由于有了担架队,乡里的妇女住院分娩率从过去的10%提高到现在的48%。

  怀里村担架队队员全部是白裤瑶。他们负责把村里临产的孕妇抬到公路边,跟等候在那里的救护车接头。在险峻的山路上,他们一走就是五六个小时,不吃别人一餐饭,不要一分钱报酬,被村民们誉为“送子观音”。

  从10%到48%,对于白裤瑶来说,是一次艰难而又巨大的文明跨越。白裤瑶妇女世世代代在家分娩,年轻男子接触生产的孕妇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临产的孕妇从别人家门口抬过都是晦气的。

  头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村医谢海军。2004年9月,当县团委号召组建“青年志愿者担架队”,以救助贫困孕产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时,他第一个响应:“我们本就落后,不能在繁衍后代的问题上继续愚昧下去。”

  而何金秀是担架队里唯一的女队员。这位白裤瑶妇女曾经因为在家生产大出血,差点送了性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苦难经历,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陆朝金告诉记者,通常当一回“送子观音”,来回要走上近10个小时的山路。有一次夜里12点接到电话,正下着大雨,扛上担架赶到产妇家,已近凌晨2点;抬着产妇来到公路边,又是5个小时。

  记者发现陆朝金肩上有一块深色的伤痕,那是抬担架磨的。在平地上还可以用两手托着担架走,遇到陡峭的山路,一定要把担架扛在肩膀上,“因为肩膀滑了还能马上用手接着,手滑了就直接摔着孕妇了。”

  担架队以一次次挽救生命的行动,慢慢改变了白裤瑶人的生育观念,村里人也开始对他们刮目相看,并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村子。近两年来,他们救助了228位母亲,用担架托起一个又一个贫困山区孕产妇生命的希望。

  担架行动, 星火燎原

  今天,225个“青年志愿者担架队”遍及大瑶山村村寨寨,1800名青年参加了志愿者担架行动。

  在没有专业的母婴安全担架之前,山区的孕产妇是被一种土担架抬下山的--那是一种在木梯子上绑一张靠背椅做成的“担架”。巴马瑶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黄娇莲说,村民都是等到孕妇临产时才紧急制作这种土担架,不但耽误时间,安全系数低,半坐的姿势甚至会给产妇带来伤害。黄娇莲清楚地记得,那社乡勤兰村的一位产妇曾被这种自制的土担架抬到乡卫生院。不幸的是,产妇的羊水提前破了,到了卫生院时,胎儿已经在母亲的肚子里窒息死亡。

  由于没有专业担架,西山乡弄华屯的陈凤爱3年前临产时,由于走得太急,丈夫忘了拿条绳子把她绑在自制的土担架上。山高路陡,为了保持平衡,痛得快虚脱的她一路上两手紧抓着两边的木板,再用脚死死抵住担架横档的一级,就这样走了4个小时。

  贫困山区的母婴安全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在广西卫生部门的推动下,“母婴安全担架行动”今天已经在边远山区如星火燎原。今年母亲节前夕,100副专业、医用的母婴安全担架运抵南丹县和巴马瑶族自治县的边远村屯。5月11日,南丹县怀里村担架队的小伙子走了3小时山路到县城参加捐赠仪式,队长陆朝金说,母婴安全担架是边远山区妇女的“幸福担架”,有了它,孕产妇就可以放心、舒适地翻山越岭去医院生产了。

  担架行动,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母亲受益。2005年,广西孕产妇死亡率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担架,让爱和人文关怀,在大石山区传递、延伸。(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