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人物影像(2)刘连生:当了一百天"阿庆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2:49 燕赵都市报

  

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人物影像(2)刘连生:当了一百天"阿庆嫂"

  谈起唐山大地震,刘连生老人难以抑制内心的情感。

  

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人物影像(2)刘连生:当了一百天"阿庆嫂"

  当年,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同志在研究生产救灾。

  (李辉/摄)

  本报记者 刘丽普/文 本报记者 胡印斌/图

  ■人物简介

  

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人物影像(2)刘连生:当了一百天"阿庆嫂"

  刘连生:唐山大地震时担任河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此前在省公安厅工作,1983年又回到省公安厅。地震发生后,刘连生赴唐山抗震救灾,在灾区支锅熬粥,最后结算时,熬粥竟用去了30万斤大米。

  提起3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现年79岁的刘连生老人连说:“太惨了,太惨了,开滦医院五楼上没有倒塌的一角,裸露的钢筋上挂着一个男子,哗哗流血,因没有高架装置,救不了,眼睁睁看着人叫着叫着就没声了,那场面谁见了都会终身难忘”。

  当然,更让这位时任河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的老人难忘的是,在震后的100天里,他在灾区当了一回“阿庆嫂”,支了三口大锅开起了粥棚,每天24小时不停地运转,供赈灾的人们免费喝粥。最后结算时,熬粥竟用去了30万斤大米……

  ■赈灾:黑胶皮水囊派上大用场

  时间倒回30年,1976年7月28日。

  那天早上,担任河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的刘连生像以往一样,正在家附近遛弯儿,突然感觉到地面有些晃动。

  早上8时左右,北京打来电话证实是唐山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唐山地震严重,房子几乎全部倒塌”,刘连生说,当天上午,省里有关人员就组织了4个医疗队奔赴灾区。

  28日下午,正在北京的河北省委和北京军区领导人乘坐的飞机腾空而起,向唐山飞去。下午,刘连生带着一辆解放牌大卡车也出发了,车上有5名炊事员,还有几袋米、鸡蛋、油料、咸菜等食品。

  另外,他还不忘从石家庄的振头村供销社找来一个可以装3吨水的黑色胶皮水囊。“就是这个水囊,了不起呀,在唐山的日子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都是用它从丰润拉水,一次就是3吨呀!”直到今天,刘连生对这个大水囊还念念不忘,“黑色的,本来是用来拉泔水的,结果却派上了大用场。”

  汽车从廊坊转道唐山,29日凌晨3时就到唐山郊区了。“当时,恐慌、紧张和悲痛交织在一起的灾民挤满了整个公路,车子只能走走停停,从这里到机场不足5公里的距离,竟走了5个小时。”

  ■熬粥:100天熬掉30万斤大米

  刘连生老人说,早上8时到达设在机场的指挥部后,他们几个人就马不停蹄地开始支锅做饭了。第一锅大米粥熬出来后,将饭端给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时,刘连生清楚地看到刘子厚的眼睛红肿着,神色也疲惫不堪。截止到那一刻,指挥部成员已经30多个小时没有吃饭了。

  刘连生回忆,当时指挥部刚刚成立根本没有住处,条件十分艰苦,人们累极了,就把雨衣穿在身上,在草地上一躺。除刘子厚书记和马辉秘书长的办公场所是架在三轮摩托车上的小帐篷、车上挂着几部电话外,其他各部门都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找块砖头坐下就开会研究问题。

  刘连生说,自从29日支锅点火之后,就没有熄灭过,每天24小时两个大锅轮流熬粥,还有一口大锅用来洗刷、消毒用过的碗筷。谁来谁吃,吃完就走,都是“白吃”,不用算账,大米是部队提供的。“能做的饭只有熬大米粥,就这样,到最后结算时竟有30万斤。”

  算起来,100天熬掉30万斤大米,平均每天要熬3000斤大米的米粥饭,我们很难想像得熬多少锅,炊事员要付出多少辛劳,但他们认为,自己的辛劳与那些失去亲人的痛苦是没法比的。

  随着指挥部人员的不断增加,吃饭的人越来越多,炊事员的任务也相应更加繁重了。后来,在刘连生的主持下,先后建起了8个食堂。

  赈灾过程中,由于受潮,刘连生的颈椎、腰椎都落下了毛病,直到现在,他还忍受着这些病痛的折磨,一到天阴下雨,他的腰腿就疼。

  ■感动:解放军战士真是好样的

  “一开始,我们在马路上、废墟上看到的是一个挨一个的尸体。解放军战士都是用手一点一点地从废墟挖,有些战士的手磨破了,手指甲磨掉了。救出伤员后,以最快的速度让他们得到治疗;挖出死者尸体后,就用被单或破棉被捆起来,一个挨一个地排放在马路上。”刘连生说,汽车不断地将死难者的尸体拉到郊区深埋,那时候,根本不知道死难者到底是谁,都是一车一车地集体掩埋。

  在大地震救援过程中,有来自保定、沈阳、北京等地的军人10多万人,“解放军战士真是好样的,给人们做出了榜样,他们的行动应该载入史册!”刘连生说,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在艰苦的条件下,靠军人的毅力在支撑着。由于地震时正是夏天,人们穿得都比较少,战士们用手挖出遇难者后,看到身体没有衣服,就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死难者穿上,到后来,战士们身上便没有可脱的衣服了,只剩下一个小裤头。刘连生说,从户口本可查的数据看,24万人的生命在大地震中消失了。

  “另一个不能忘记的就是处于半瘫痪状态的唐山机场,在那段苦难的岁月里,空军唐山机场成为连接灾区与外界惟一的联络点,粮食、药品的投放,伤员外运等,都是通过这里实现的。”刘连生老人想到这些依然十分激动。

  地震初期,灾区方圆百里都是“天塌地陷”,只有唐山机场成为“不会沉没的生命之岛”,伤员、灾民等纷纷云集这里。大树下、空地上,重伤员或躺或坐等待治疗,不时有伤病员通过飞机运到外地进行治疗,“在上机前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赶上去哪的班机就去哪个地方,有的一家人被运到几个地方,治疗过程中失去联系,直到回到唐山后才团聚。”

  然而,唐山机场是“带病”工作的,地震使机场的飞行保障设备遭到严重破坏,没有水,也没有电,飞机的降落就是靠手电筒来完成的,以是否在手电筒上裹红布来判断停止和通行。而在此起降的飞机却是来自全国30多个机场的13种机种,飞行技术参数和呼叫均不同,执行空运、专机、侦察、照相和洒药等十几种任务,指挥难度很大。

  据统计,从7月28日北京第一架飞机在唐山机场降落以后,飞机降落次数迅速增加,在震后的十几天里,先后有2800多次飞机安全起降,平均每天200架次,每两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最短间隔只有26秒钟,创造了我国航空调度史上的奇迹。

  ◎记者手记

  那位想轻生的男子和孩子还好吗?

  □刘丽普

  6月16日上午,记者走进刘连生家里时,老人正在读书,显得十分安逸。采访过程中,老人声音洪亮,思维清晰,只是耳朵有些背。谈起30年前在唐山的所见所闻,我们可以感受老人内心的苦楚,以至于他不想过多地回忆那段岁月。

  老人给我们讲述了让他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一幕:来唐山的第二天,刘连生坐车到灾区查访,路上人多、杂乱,就在汽车缓慢行进中,一位四五十岁的男子怀抱一个小孩突然躺到汽车前,司机紧急刹车,才没有出事故。

  原来,这位男子家的老人、妻子全部在地震中死去,只剩下这位男子和怀中嗷嗷待哺的小孩,致使男子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刘连生下车拉起这位男子,两个人都泣不成声了,其他同样失去亲人的市民也来劝他,并把分给自己的慰问品送给这位男子。

  回到机场后,刘连生几顿饭都吃不下,满眼都是那位男子的身影,心灵的煎熬比肉体的疼痛更难挨!老人说,唐山人民蒙受了我们常人难以想像的苦难和煎熬,能看到今天唐山的新面貌,真让人高兴,我们应该祝福他们。

  老人到现在也不知道那位男子和孩子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现在的生活怎样,但在内心里老人对他们的祝福从没有停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