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3:11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教育应如何发展?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其一是教育公平,其二是人的全面发展。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而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是指教育机会平等。从教育资源分配的源头保障公平,对于实现广泛的社会公平具有基础的作用。对每一个公民而言,接受公平的教育,不仅是一种个

人的追求,而且是政府为减少失业救济、贫困补助等财政性支出采取的战略措施。美国智囊机构兰德公司1999年教育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是:教育公平,能够给政府创造巨额的财政收入,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个人、社会和政府关注教育公平的根本原因之一。

  许多人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难题感到困惑: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究竟是不遗余力地普及和扩大教育,使更多的人受到必要和基本相同的教育,还是牺牲多数人的平等教育而保证少数人接受尽可能优质的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争取更有力的财政支持,为实现高水平的教育公平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教育投入相对有限的前提下,必须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重点抓好教育的薄弱环节。要按照统筹城乡的要求,加大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山区教育的投入,增加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教育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学校的投入。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制定更加优惠的资助政策。对山区、经济落后地区孩子上学给予更多的减免和补助。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让每一个学生接受相对平等的教育,这种起点的公平是实现广泛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更加关心教育者心理和人格的完善,是教育系统为构建和谐社会应有的贡献。研究发现,心理问题与社会物质进步没有同步关系,甚至是负相关。由于心理健康与现代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内在联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当前,中央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指导,在一些地方如北京市,也即将推出诸如《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教学大纲》和《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咨询大纲》此类的纲领性文件,为规范和提高心理素质教育教学和咨询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我们的高等学校应明确承担起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知识、培养健康心理、增进心理能力的义务,培养学生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作者单位:安徽职业艺术学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