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百战百胜的“火魔克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3:22 中国青年报

  李金清 本报记者 史照栋

  近日,刚刚荣立一等功的陶谦上校是武警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总队大兴安岭支队支队长。林区的百姓说:陶支队长是森林火灾的“克星”,没有他扑不灭的火;林业系统的同志说:陶支队长是“行家里手”,扑火让他研究透了;部队官兵则说:陶支队长是扑火战场上的主心骨,跟着他扑火心里特别有底。

  5月25日14时,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免渡河林区突发森林火灾,大火借着五六级大风迅速蔓延,直接威胁到未开发的北大河地区75万公顷历经上千年形成的原始林区。

  武警内蒙古森林总队迅速组织呼伦贝尔市支队、大兴安岭支队、兴安盟支队和锡盟支队投入灭火作战。

  5月27日24时,经过两个昼夜的扑打,免渡河火场东南线60多公里的火线还有几百米就要封控了。不料,火场风向突变,瞬间形成火旋风,带着“呜呜”的呼啸声围着火场转。顿时,火线多点复燃,眼看着几天来的战果将毁于一旦。

  在场的一位领导担心地说:“这火打不了,还是撤吧!”陶谦却在细心地观察了风向和林区的地形地貌后,十分肯定地说:“这火能打!”

  “特种一大队集中5辆装甲车、25台水泵、12具水雾灭火器、100支水枪、36台灭火机,分批向火头发起立体进攻;特种二大队迅速机动到1公里外,依托简易公路,采取‘打烧结合、分击合围’的战术,开设防火隔离带,阻截火头。”

  一声令下,官兵们迅速按照陶支队长的作战计划展开战斗。经过3昼夜激战,终于夺取了免渡河东南线攻坚战的胜利。

  事后,官兵们疑惑地问:“支队长,这么茂密的林子和生疏地带,你是怎么知道1公里外有简易公路的?”

  “在林区扑火,不知地形地貌和风向变化规律,就等于不知敌情,那还能打胜仗?这条简易公路,在5年前的一次行动中就已装进了我的脑子里。”陶谦的回答,令在场的官兵佩服不已。

  战士们说,陶谦支队长指挥扑火作战很少拿地图,从未用过林区向导,也从未走过冤枉路。熟知林区路况、水源、植被和火场气象特点等,的确让指挥扑火作战的陶谦带有几分神秘。

  5月28日凌晨4时,陶谦指挥着一辆装甲车和6名战士巡视火场,当走到免渡河林场北侧大约5公里时,突然发现火情,火借风势,直扑林场。情况万分危急。

  “同志们,有我们手中的装备,有平时的扑火经验,我们没有打不了的仗!”陶谦简短有力的战斗动员就像进军的号角,让战士们与大火较上了劲儿。他一边命令驾驶员用装甲车反复碾轧火线,一边和另外5名战士紧跟在装甲车后面,用树枝扑打。苦战6个小时后,近5公里的火线终于被成功阻截在林场外侧。

  看到林场转危为安,大家一屁股坐在地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战士邹永强看着陶谦说:“支队长啊,我们可是6人打了一场几十个人才敢打的遭遇战呀!”

  “我心里有底儿。”陶谦的话,确有依据。其实,这种用装甲车履带反复碾轧火线的扑火战法正是他平时研究的成果,这次在关键时刻得到有效运用并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是支队由单一的人工灭火向人工灭火与机械化灭火相结合转变的生动实践。

  陶谦常说:“部队驻地偏远,但思想观念不能落后;战斗在深山老林,但眼界不能封闭。我们要当作战创新的‘急先锋’,才能不辱使命。”

  50余种特种装备配发到部队后,陶谦更是如鱼得水。他整天和官兵泡在操场,并编写索滑降、水泵分队等7个科目的教材和17种专业训练教案。此外,他还革新开发出单兵扑火装备、野外宿营设施、火场通讯器材等30多项成果,使装备配套成系。

  为适应新装备扑火作战,他带领大家针对不同地域、气候、植被等条件,创造了“多点突破、分割合围、地空并举”等8种新战法,使索降、机降、水泵等分队和装甲车、全道路运兵车、森林消防车等装备全部形成战斗力。

  5月30日,七八级南风裹着烈焰狂暴地奔向林区通信插转台,这可是火场指挥通信中枢,一旦被大火烧掉,整个火场指挥就将中断。在现场指挥的大兴安岭林管局一位领导心急如焚:“陶支队长,可千万要保住这‘命根子’啊!”

  陶谦拍着胸脯说:“你就放心吧!”随后,装甲车、森林消防车、高压水泵等精锐装备云集火线,运用“打烧结合、多泵接力”等新战法,对大火进行攻击。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通信插转台终于被保住了,而他的作战创新成果也再次在灭火作战中得到了验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