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淅川农民的“吉祥三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5:08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6月18日,一辆中巴车驶进淅川县荆紫关镇清代一条街,两位金发碧眼的“老外”在“卢家草编铺”前停了下来。经过一番比划,他俩用100元人民币买下了4双草编凉鞋。草编铺老板卢建国高兴地说:“本来不值钱的龙须草,经俺这一加工,能创不少外汇呢。”

  淅川县集山区、库区为一体,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县农民大都是喝南瓜汤、吃红薯饭、穿草编鞋。民间流传的“淅川有‘三宝’,南瓜、红薯、龙

须草”,是当时农民在温饱线上挣扎的真实写照。

  今天,淅川人将南瓜、红薯、龙须草等精心加工、包装后,打入国际市场。昔日百姓赖以生存的“养家三宝”,如今成了农民奔小康的“吉祥三宝”。

  南瓜摆上洋餐桌

  “我们村的南瓜全部实现了出口,主要销售到日本、韩国。”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春祥自豪地说。

  为了给农民寻找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2003年张春祥从武汉引进了蜜木南瓜。该南瓜含糖量大,产量高,市场前景非常好,全村一下子种植了3000多亩。

  在村民张兴军的地里,南瓜藤铺满了整个田地。“俺今年种了8亩南瓜,一亩地产6000斤,一斤能卖5毛钱,这一项能收入2万多块!”张兴军扳着指头算了一笔收入账。

  红薯成了香饽饽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是上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淅川流行的一段顺口溜。而今,红薯不再是人们的主食。淅川人将红薯加工成红薯脯,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在淅川县宝春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红薯脯成了生产酱料的主要添加剂。宝春源公司与世界酱料大王香港李锦记集团签订了每年2000吨红薯脯出口合同。目前,公司已累计向李锦记集团出口红薯脯3万多吨。

  龙须草变成“黄金草”

  “不用油,不用电,男女老少都能干。编出楼房,编出家电,编出幸福小家院。”眼下,在淅川县山区传唱着这样的顺口溜。

  龙须草生在高山,长在荒野,用龙须草编出的草毯,不但结实耐用,而且绿色环保,在大城市很有市场。2002年,在外务工的寺湾镇农民黄改存瞄准这一机遇,回到家乡办起了草编加工厂。

  如今,黄改存的编织厂年加工草毯170万片,草鞋40万双,全部通过天津出口到东南亚。

  “以前1斤龙须草卖1毛钱,如今加工成草编后能卖十来块。俺村里的人都叫龙须草是‘黄金草’呀。”村民张秋芬高兴地说。②13

  □本报记者胡心洁

  本报通讯员张本贵高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