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他为什么遗弃家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6:48 杭州日报

  “西方人说50岁正是享受生活的开始,没想到我50岁却离婚了。直到办离婚登记的那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离婚,问他离婚理由怎么写?他说就写性格不合。

  我更不知道什么叫性格不合,因为结婚25年,我没有觉得性格哪里不合。”

  ———在我采访的众多女性中,有一位名叫珍珍(化名)的女人,她诉说自己的离

婚经历时已经事隔一年了,作为当事人的她还像在做梦:这个男人真的不回家了?我真的没有老公了?

  25年的婚史,眼看还有5年就要成为银婚,可是男人说离就要离。并且这个男人一没有外遇,二不打麻将,三没有任何恶习,是人们眼里的好丈夫、好父亲。那么他们为什么会离婚?这确实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在采访中我了解到,这个名叫赵思成(化名)的男人,是在一个离婚的家庭中长大的,他还不满周岁即失去了母亲,那年他的姐姐刚刚5岁。单身父亲养大了一双儿女,可是这姐弟二人,姐姐在20年前离了婚,弟弟20年后还是离了婚。

  珍珍的婚姻和男人的成长史有关吗?离婚真的像传染病那样会在家族中漫延吗?单亲家庭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吗?

  为了找到合理的答案,我将珍珍的离婚案例做了一次心理咨询。没想到咨询的结果不仅证实了当初的预想,更涉及单亲家庭中的一些隐性问题。现在把珍珍的故事告诉更多的读者,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不易打开的窗口。

  爱姐姐爱得不同寻常

  有件事珍珍一直很奇怪,结婚25年,她总是觉得丈夫思成爱他的姐姐胜过爱妻子。在她最重要的日子里,丈夫都不是和她在一起,比如生小孩的时候、生病的时候。珍珍说那年她得了子宫肌瘤,动手术却找不到家人签字,结果是她自己签字的。但是思成的姐姐无论发生什么事,弟弟都在身边。比如他姐姐生孩子,他和他姐夫一起在产房门外,从半夜守到天亮;姐姐得了急性肠炎住院,也是弟弟在医院里陪夜;姐姐那年闹离婚,弟弟不仅帮她找律师,还搬回去陪姐姐住了一段时间。

  但是姐弟俩对父亲的态度并不是很好,姐姐离婚后回家和父亲住,却分开吃饭,还成天和父亲争吵。在铁路上工作的父亲受不了女儿的气,只好住到单位里一间仓库里。女儿还说:“你早该走了,你不是把妈妈也赶走了吗?”

  作为儿媳妇的珍珍,经常为老公公打抱不平。珍珍结婚前生活在一个非常友爱的大家庭里,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哥哥是工程师,嫂子是教师。真是巧,珍珍家是兄妹俩,老公家是姐弟俩,但是家庭环境和生活态度却截然不同。

  老公公被赶走后,珍珍问丈夫“你姐姐怎么能这样?你做儿子的就没有话说吗?”谁知平时看起来文文静静的思成勃然大怒,“她为什么不能这样?你有什么资格管我们家的事情?”

  从那以后,珍珍再不敢过问他们家的事。他姐姐打电话来也从不和她多说一句,和弟弟却能说上几十分钟。

  心理咨询师分析:

  通常人们都知道,一个人在幼年、童年经历过的事情会对他长大成人的性格发生影响,但是会影响到什么程度?会影响到夫妻感情甚至婚姻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

  珍珍的婚姻从一开始就蒙上了一层面纱,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人们无法解释那神秘的微笑后面隐藏着什么。

  珍珍无法想像,这个男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和姐姐相依为命了。因为几乎是从婴儿时期开始,他们的父母就一直在争吵,打架。他父亲至今留着一把被摔得坑坑洼洼,上面印着铁路标志的白瓷缸,那是被他们的母亲无数次砸在院子石头上的纪念物。思成每次被吓得号淘大哭的时候,总是小姐姐来抱起他,哄他吃饭、带他睡觉。后来父母战争升级,小姐弟俩就会整夜蜷缩在床上偷偷地哭泣。直到有一天,他们的妈妈不见了(离婚了)。

  对母爱的依恋与被遗弃的恐惧,同时降临在姐弟俩幼小的心灵里。从小累积了太多恐惧与愤恨的情结,最后找到的发泄对象竟是他们的父亲。姐弟俩觉得是爸爸带来了这一切,尽管留下来照顾他们的是爸爸,但是他们仍然在想像中塑造着母亲。这一点在弟弟身上表现得更明显,他把对母亲的感情转移到了姐姐身上,所以他们的表现不同于一般的姐弟关系。

  两个来自不同家庭的人结合在一起,这对婚姻关系将发生重大影响。珍珍后面的故事将继续证实这一点。

  爱女儿爱得走火入魔

  珍珍回忆说,他们婚后曾经度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幸福时光。思成比她大3岁,是个技术员,很斯文的样子,第一次见面就有好感。男人说话做事都很温和,有时候倒像个女人,这让珍珍也很满意。她心里想,至少这样的男人不会发脾气。

  但是他们婚后的夫妻生活却有些奇怪,丈夫在这方面似乎比较冷漠,有很长时间都和珍珍分床睡。后来单位要派人到北方去开个办事处,他报名要求去,离家长达三年。所以珍珍30岁才有了一个女儿,早一年的时候,丈夫的姐姐已经生下一个儿子。

  珍珍生了女儿很担心,原以为他会想要儿子,思成安慰她说:“儿子女儿都一样,我就是喜欢女孩,我要把女儿培养成清华大学生,比谁都强。”这让珍珍大大松了一口气,反正她婆家也没人,姑姑根本不管她生男生女,爷爷更是管不着。

  珍珍和思成都是那一代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珍珍后来进了电讯部门工作,思成上了夜大,学无线电技术。夫妻俩最大的梦想都在女儿身上———考进清华园、出国留学、成为名建筑师或者名教授,这就是他们为女儿从小设计的道路。

  珍珍家的分工也是倒过来的,男主内、女主外。一应亲朋好友的各种应酬都是女人打发,男人最热心最大的任务就是辅导女儿学习。珍珍说,离婚后的头几个月,她每天捧着早年的几本照相簿,终日泪水涟涟。那些照片确实记录了一个父亲对女儿超乎寻常的关爱。从女儿大约九岁时,每个假期,丈夫都要带着孩子外出旅行。只有父女俩,丈夫说要省钱让妈妈留在家里。而且丈夫带女儿到哪里都有目的,那些城市都有名牌大学。珍珍甚至妒忌过女儿,但一想到丈夫为孩子教育如此煞费苦心,她又十分感激。

  相册里有父亲和女儿在各地旅游时的合影,有父亲和女儿捧着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奖状的照片。我注意到在北京的一组照片中,有一张是父女俩在清华大学门口拍的。父亲的脸充满希望,女儿的眼神好奇而茫然。

  这张照片成了一次绝唱。一个父亲十几年的努力败给了一台小小的电脑,而这台计算机是珍珍的哥哥送给孩子考上重点高中的礼物。后来赵思成将女儿的变化归罪于电脑后,他认为这是珍珍哥哥存心加害,从而与岳父一家人反目成仇,电脑也被他处理掉。

  再说这个女儿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品学兼优,让她老爸一路春风得意。进了重点高中,夫妻俩更以为进了保险箱,就在他们想松一口气的时候,女儿却让他们倒抽了一口冷气———她迷上了网络,成绩直线下滑。但与此同时,女儿的计算机水平也在显著提高,可惜这时的父亲已看不到潘多拉盒子的另一面。

  珍珍说,从那时起,丈夫性情大变。如果女儿真的打开了潘多拉盒子,那就是把他父亲魔鬼的一面放出来了。

  “你这个贱人,你给我滚走,我家里是培养名牌大学生的,不要你这样的下贱种!”……自从思成指着女儿破口大骂那一天起,母女俩都觉得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父亲的确为女儿付出很多,过去的爱有多深,现在的恨就有多深,从此家无宁日。女儿也是个倔孩子,不肯认错,逆反心理地说,你说我考不上,我还不想考呢!

  父女俩相互失望,母亲珍珍左右为难,她不能帮女儿说一句话,一说就会招来痛骂,“你看看你自己像什么样了?又老又丑,去开家长会都丢我的脸!你这种女人还能养出好女儿?我是倒大霉了……”思成每说一句话,都变成了一支利箭、一颗子弹,射进她们母女心里。

  女儿成绩没有上升,家庭关系迅速恶化。

  心理咨询师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有人格障碍的男人,这种障碍是由童年的经历造成的,表现在他的依恋和恐惧上。小时候没有母亲的男孩,跟着姐姐长大,这形成了他对女性的膜拜与依恋,而这种情感是建筑在幼年心理上的,并不稳定。所以他会在较长时间内对珍珍母女很好,当然是一种“以我为中心”的好。在一个友爱家庭里长大的妻子也就沉浸在这种幸福之中。女儿上高中之前有着上佳的表现,这两个人都给男人带来了儿时从未满足过的对爱和自尊的需求。

  一旦这种心理平衡被打破,思成被压抑的恐惧感、自卑感再次出现。他对女儿学习的重视已超过了正常父亲的心理状态,他觉得女儿是在“代替我成功”,那就不能容许失败。这样的人爱的不是别人,只是他自己,妻子也好、女儿也好,都只是他的影子。

  只有一个女人会例外,那就是他的姐姐。这是后来男人渴望离婚的内在动力,很多年以来,姐姐一直是他心中的偶像。

  这一点从未改变。

  爱自己爱到彻底绝望

  那么思成姐姐的情况怎么样呢?珍珍说,她对孩子的态度和一般女人完全不同。做了母亲却一点不喜欢儿子,当年有两件事是坚决不做的,一是喂奶,二是洗尿布。她不喜欢孩子也不在乎自己的男人,老公的衣食住行都与她无关,生病住院老公家里人忙,她像没事一样下了班照样去看电影,逛街。终于她婆婆说,这样的女人要来干什么?那儿子是个听话的,就说:“那我们就不要,和她离婚。”原以为吓吓她,谁知她姐姐一听,说:“离就离呗,谁怕谁啊!”丢下还不到5岁的儿子,她就回到自己家里去了。

  一去就是二十年,有人给她介绍再婚,不是看不上就是处不好,还是一个人自在。有什么做不了的事就找弟弟。这么多年姐弟俩还是相互痛惜,相互影响。思成的女儿迷上网络,他第一个求助的人就是姐姐。高二那年暑假,珍珍听到他们俩在电话里商量,“什么?你说不给她钱也不给她身份证,再把她赶出去?嗯,让她有压力,对,报纸上有人就是这么做的。”

  接着这个暑期,珍珍的家简直成了地狱。丈夫对女儿又打又骂,一定要把孩子赶出去,珍珍哭着求他放了手。到了晚上,珍珍发现女儿在悄悄收拾衣服,她便坐到门边的沙发上,拦住了想离家出走的女儿。这时丈夫在卧室里大声吼叫,你不让她走,我明天就走,再也不回来。第二天一大早,珍珍把女儿送到朋友家去住了一个多月。

  这一个多月,夫妻俩第一次打冷战。珍珍觉得丈夫越来越陌生,而丈夫觉得这个家越来越没有意思。珍珍已经能够感觉到丈夫的绝望情绪。珍珍说:“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他没有真正爱过我和女儿,他过去对孩子的爱也是畸形的。他只是爱自己,顺他者昌,逆他者亡。在事业上也一路滑坡,他对什么都看不惯,和谁都搞不好。因为原来的下级成了上级,原来的小学徒成了大老板,只有他什么都没变。反而是寄予极大希望的女儿变了,家里家外的现实都让他无法忍受。”当珍珍理解丈夫后,她希望能够用真诚的爱来感化男人日渐冷淡的心。

  女儿高考这年,家里的气氛更加紧张,因为几次模拟考都考得不理想,男人几乎每天都要把娘儿俩大骂一顿,并扬言要离开这个家。伤心透了的珍珍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这个家平静,她对男人说:“你这样高压,女儿马上就要高考了,她情绪不稳定怎么考得好?”“你这个蠢货懂什么?都是你惯出来的蠢货!”

  高考之前,丈夫的生日到了,珍珍顶着大太阳到商场里推了一辆钱江摩托车回来。这是她送给丈夫的生日礼物,女儿也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是妈妈让她写的保证书,保证一定会考进本科大学。这天母女俩等了一天,晚上男人回家,看到桌上的生日蛋糕也愣了一下,然后说:“我在外面吃过了,我是回来转户口的,过几天跟我去办手续。”

  这就是男人的风格,做任何事都没有商量的余地。女儿可怜兮兮地把保证书递给爸爸,他看了几眼发出一声冷笑,“我赵思成十几年就培养一个本科生?真是无聊!”

  珍珍问他户口转到哪里,回答说转到姐姐那里。问他能不能冷静一段时间再办手续,25年的夫妻总不能说散就散吧。思成非常冷静地说:“我想散就能散。”

  于是,就散了。

  心理咨询师分析:

  赵思成和他的姐姐最终走了他们母亲当年走过的路。这虽然不可思议,但却是一个残酷的真实。母亲出走这件事,对孩子的打击是另一种形式的致命,是精神上的窒息。他们始终生活在仇恨与渴望的双重形式中。

  姐弟俩在人生的路上可谓殊途同归,虽然相差了二十年,但相互的影响作用却是明显的。在生活中,姐弟俩的不同表现其实都证实了同一种心理,即爱自己。作为一个女人,为什么不爱自己的孩子?因为她在很小的时候就爱过了,就充当了一个不应该充当的母亲角色。当她终于摆脱了幼年的责任,婚后的现实与责任又来了,她这时选择的是逃避。一般来说,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多学会的是自爱和自我保护。正是这一点,让他们在成年后会对很多事说“不”。

  所幸的是,珍珍没有为男人的遗弃而沉沦。现在,她的女儿已经是大二学生,成绩很好,而且非常懂事。孩子说:“我理解爸爸是为我好,只要我将来有出息,爸爸会要我的”,这让珍珍很欣慰。离婚竟然让她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她觉得人们一定要珍惜婚姻,顾全孩子的心灵。她庆幸男人提出离婚较晚,她的孩子没有在童年时留下心理创伤。不过,珍珍也有担忧,女儿的血管里是不是流淌着父亲无法自愈的血?会不会影响女儿今后的性格与生活?

  珍珍希望我们写出她的故事,是希望这个世界上尽可能少一些单亲家庭,希望天下的孩子都有爱。

  同时她也从离婚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新生。珍珍说尤其是看到你们写的《70岁,我的爱情鸟飞来了》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50岁到70岁这20年,是一个人最好的年龄,不能轻易放弃了。她说自己是一个身体很好的健康女人,喜欢做家务,喜欢照顾人。她相信,在爱的花园里,一定有一枝玫瑰,将会为她开放。

  关于马成,读者有话说

  一个中年男人———马成,他的低调而清晰的绝望,他的渴望激情的梦想,他的不甘于琐碎而又无能为力的悲哀……对于这样的复杂情绪,对于如此疲惫的婚姻状态,我们的读者有话要说。

  上周五,《一个中年男人的婚姻真实状态》刊出后,让接热线电话的记者夏海微颇为惊讶的是,所有打进热线电话的读者,他们的情绪和观点竟然不约而同的相似:激动相似,理解或反对也同样相似,以至于她可以轻易地把这些观点划分为两种,即正方和反方。

  正方

  男男女女都挤在围城里,进退两难

  李女士的观点代表了所有正方的声音,这类同情、支持、理解的声音占到打进情感热线人数的2/3以上。李女士说自己是刚放下报纸就立即给我们打电话的。如此迫不及待,原因就在于自己“非常能够理解马成的心情,很有话说”———

  我是情结版的忠实读者,我觉得情结版所涉及的情感面很宽,很有深度,很有意思。今天我很忙,儿子明天要中考,我要陪他复习。现在他在隔壁房间看作文,我看完情结版的文章,赶紧就给你们打电话了。

  马成的婚姻代表的应该不止一个中年男人的婚姻状态,而是都市里无数男男女女绝望婚姻的写照吧。有时我和周围的同事交流,有个人甚至说,从结婚那天晚上开始,婚姻就已经没意思了。你说这婚姻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按我说,不是婚姻里的男女双方不够忠诚,而是因为逼仄的生存空间把夫妻双方各自的空间都挤掉了,生活剩下单调还是单调。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夫妻双方天天住在一间房里,到后来,难免“相看两厌”。

  表面上,马成很模范,家庭、工作、妻子都照顾得不错,但是他的内心对情感的渴望其实很强烈,真正浮躁的是他的内心啊。他现在能靠什么来救赎自己的内心呢?离婚?他以什么理由来和自己似乎无可挑剔的妻子离婚?找情人?情人也好,妻子也罢,到最后,所有的激情都是要褪去的。钱钟书的《围城》、谌容的《懒得离婚》,日日夜夜在城市里上演,婚姻到底怎么了呢?人的终极情感在哪里呢?

  反方

  这是个只有自我却又没有自我的男人

  姚女士说话语速很快。她说自己就是这样,快人快语。文章的主人公马成,让她看了心里很不舒服,一定要打电话来说一说心里才痛快。

  我说他太自我,不知道你同不同意。你看,文章上说,他的第二个女人是在第一次婚礼上认识的,女的未婚,全心全意地爱上了马成。我就奇怪了,为什么这位全心全意爱他的女人,后来竟然变成了一位穿中性衣服、完全忽视丈夫情感要求的女强人呢?马成在这里自怨自艾,他有没有想过,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负主要责任的应该是他自己。

  他的眼睛里只有他自己,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渴望,自己的喜怒哀乐……他有没有试图走进他妻子的情感世界?很有可能,马成的妻子比马成本人还要觉得困惑,觉得委屈,觉得无奈。一个女人,当她在情感上无法找到归宿,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寄情工作借以忘却生活中的烦恼。

  我还要说,马成他其实是一个没有自我的男人。从经历来看,马成出生于军人家庭,他人生的几乎每一个阶段,都是按照他父母亲的意愿来完成的,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婚姻,他都很被动。这其中,他的自我意识又体现在哪里呢?在生活中,他说自己很顾家,照我说,这些活儿由保姆来做就可以了。一个自我意识强一点的男人,他就应该去好好经营自己的事业,让老婆以自己的成功为荣。退一步说,就他这样一个“我爱我家”的男人,在经营家庭的时候,其实也没有自我。如果他有自我,他就应该把这个家经营得更温暖,更和谐一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三个人都很压抑的样子。

  你会不会认为我说得有些尖锐?我这是为马成好。如果每个人都去同情他,支持他,他只会更加像个怨妇,这对他没有任何好处。我就是要像万峰一样,骂得凶一点,骂醒他。我希望马成就别再怨天尤人了,赶紧行动起来,去把自己的家庭和事业经营得更像样一些。

  一位姓钱的女士还发来电子邮件表达了她的想法。

  马先生千万要珍惜家庭

  我是贵报情感版忠实读者,你们每一期文章我都看,但是看了上期《一个中年男人的婚姻真实状态》后,心里特别激动,有满肚子话想说。尤其是想到马先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可能真的会导致一个好端端的家庭解体,所以请你们一定要把我的话登出来,让马先生、也许还有和他想法一样的男同志都看到。

  我对马先生这种状态想说的话是,请你千万要珍惜家庭,一定要将婚姻进行到底。理由有三条:

  第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家庭,夫妻俩都是白领,有一个儿子,物质条件优厚,能够保证让孩子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这些都是很多人达不到的向往。夫妻俩并没有出现本质上的问题,只是缺少更多的沟通与理解,如果就此不珍惜婚姻,你们一家三个人今后都会很痛苦;如果在感到问题的同时,采取积极态度正面对待,谋求共同解决的办法,夫妻感情一定会因为双方的真诚而向希望的方向转化。

  第二,马先生是一个很真诚的男人,我为他的良心而感动。他愿意将心里话公之于众,真的很有勇气。但他本身也有问题,不知道马先生是否同意?我觉得他的问题也有三点,首先他想妻子改变,那他自己要不要改变?改变一下没有自我的形象,不能光为别人活,他的妻子也许并不需要他作出没有自我的牺牲;其次,他也是个白领,居然不会发短信不会上网还没有什么朋友,不要说妻子,可能连儿子都要看他不起。为什么不能找找发展自我的空间,培养一些兴趣,让自我的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特别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好朋友,许多人生过不去的坎都是好朋友帮助我们才能度过的;还有,马先生想找外遇的想法是错误不可取的,我真不明白,他不是有过“外遇”了吗?其实,想做第三者的女人都是差不多的。马先生是患了围城的病,得不到的渴望,得到的不珍惜。

  第三,想对马先生的妻子说一句———冷漠也会淹死人,好好地爱老公。因为马先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好男人,她只要和周围的人家比较一下就明白了。两个本来相爱的人,千万不要因为情感疏于交流而最终劳燕分飞。

  每周,我们都会刊登一个真实的故事,周五的下午,也是和读者交流最多的时候。感慨、同情、愤怒、叹息、哭泣……感情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作为这个版面的编辑,我有时候也感到迷茫,为什么走进围城的男人和女人,在对待情感、对待婚姻、对待事物时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想法?难道真的是男人来自水星,女人来自火星吗?可是,当你深入交谈,接近一个婚姻的核心时,就会发现,婚姻不是简单的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价值观、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方面的碰撞,尤其是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婚姻甚至一生都会产生影响。

  这是今天这个婚姻故事告诉我们的。(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