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今年铁矿石价格谈判结束 思索涨价19%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6:48 杭州日报

  日前,在三大世界铁矿石巨头中,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集团和力拓集团两家企业,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布:他们已与中国钢铁企业达成协议,今年铁矿石价格在去年基础上涨19%(去年的涨幅是71.5%);而另一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预计也将公布同样的消息。至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启动的铁矿石定价谈判,历经7个月最终尘埃落定。

  19%,与中国钢铁企业曾经的希望有不小的差距。这是中国钢厂第一次成为全球钢铁

业的主谈代表。如何把握国际谈判的技巧和经验成为一道新课题。

  首次“叫板”挺折腾

  前后5轮、整整7个月的谈判

  今年的铁矿石谈判,是最漫长、最艰巨的一次谈判.亦是第一次,中国钢厂成为全球钢铁业的“主谈代表”。却又一次,中国这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消费国“被迫”接受了别人定的价。

  去年,首次正式参与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的中国钢厂,是被迫“跟着别人走”———涨幅71.5%。惊人的涨幅让政府高层、产业界和媒体广泛关注,也让中国企业开始酝酿在2006年度铁矿石谈判中主动“叫板”。

  “叫板”,应该说,中国企业已经有了基础。2003年,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就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2004年、2005年更是节节攀升,预计今年将占到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40%左右。既然是最大买家,当然要有话语权。从去年底开始,以宝钢为首的国内16家企业组成联盟,通过多种方式对外透露中国要求铁矿石价格平稳甚至下降的呼声,力争在谈判中让“中国价格”起先发作用和决定作用。

  正式谈判一开始,三大世界铁矿石巨头就提出进一步大幅度涨价的要求,淡水河谷公司最初甚至表示要涨价24%。这样的要求,自然被中国企业坚决挡回。此时,国际其他钢铁巨头均持观望态度,并没有轻易与三大公司达成协议。在今年2月的第三轮谈判时,不少业内专家依然表示乐观,认为2006年度全球铁矿石首个主导价格将在中国产生,可能性是涨价5%—10%。

  但四轮谈判后,风向开始转变。三大铁矿石巨头丝毫不肯让步,而全球钢铁业的反弹和中国市场的复苏,让他们更加有涨价的底气。谈判陷入僵局,原本应该在4月1日开始执行的2006年度价格一直没能出来,而部分国外矿主开始限制对中国供货,中国企业感到巨大的原料压力。

  上月,三大巨头“反扑”。5月16日,淡水河谷公司巧妙绕开亚洲主要谈判对手,与德国最大的钢铁企业蒂森克虏伯率先签订协议,涨价19%。消息一出,中国企业顿陷被动:因为“德国价格”成了首发价格,钢铁巨头之间心照不宣的联盟开始松懈。此后,韩国浦项、日本新日铁、欧洲阿赛诺等大钢铁企业相继接受了这一涨幅,只剩中国企业苦苦支撑,做着“中国价格”的最后努力。

  本月初,记者采访诸多业内专家,他们认为到了这个阶段,中国企业已处于谈判的劣势,最终接受19%的涨幅可能性极大。不出所料,涨价19%成了最终结果。

  顾客不再是上帝?

  “最大的买家反而被敲竹杠”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左学金直言:“正因为我们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买家,所以我们才被人‘敲竹杠’。”

  原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现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教授告诉记者:涨幅19%首先归根于近年来中国钢产量猛增、需求量加大,而又忽视了对铁矿石的海外投资。“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钢产量就开始猛增,去年突破了3亿吨。但长期以来,国内忽视了在海外进行铁矿石投资的重要性,对于涨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只能全部吞下。去年的涨幅让中国多付了397亿元人民币,今年的19%,可能又要多付100个亿。”周世俭指出:在海外投资方面,日本远远走在了前面,从上世纪50年代末起就开始投资国际铁矿石业,如今在主要产地巴西、澳大利亚等都有直接或间接控股。因此,铁矿石涨价,日本就能以股份中的盈利来冲抵进口时多付的外汇。

  “其次,国内铁矿石消费企业不团结。”周世俭坦言:正当宝钢集合多家国内大型钢铁企业为维护全国利益而苦苦谈判之际,有些中小型钢铁企业私下与外方达成“涨价也买”的协议,在背后捅了国内同行一刀。为此,谈判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多次公开表示:要规范铁矿石进出口体制,对于私下与国际铁矿石巨头达成协议的钢铁企业给予警告。“今年3月,商务部还出台了有关措施以规范铁矿石进口秩序;国内拥有进口铁矿石资格的企业也将进一步减少,以便更好地联合对外。在这点上,日韩企业做得较好,会紧抱成团。”

  “当然,谈判的技巧和时机掌握也是重要因素。”淡水河谷公司在与中国企业谈判僵持时,突然与较为“亲密”的蒂森克虏伯达成协议,这无疑是个聪明的迂回战术。一位专家向记者透露:回过头看,对于中国企业最有利的时机出现在2月份,当时,大家对于今年中国钢铁市场的走势还不十分明朗,而且去年下半年中国钢铁市场十分低落,就有更多理由提出降价。很可惜,最好的谈判时机已经错过。对此,上海钢铁预警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钢联电子商务公司副总经理贾良群表示:我们应该平和而辩证地看待这一结果,中国企业已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至少,我们已经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毕竟是第一次,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国际谈判经验的积累还需要一个过程。”

  为何不能形成统一的中国价格

  “中国价格”在国际市场的受挫,更深层次的一个原因,还在于中国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太低,在全国各地都建钢厂的状况下,国内市场钢铁产品价格变动往往十分剧烈,也促使谈判中常有不同声音出现,不能形成完全统一的“中国价格”。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认为:“中国声音”不响亮的首要原因,就是产业集中度太低。

  去年,全国钢铁总产量已经突破3亿吨,可宝钢作为全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产量尚不足全国总量的7%。而韩国,仅浦项钢铁厂的钢产量就占该国钢产量的65%;日本前5家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该国钢产量的75%;欧盟6家钢铁企业钢产量占整个钢产量的74%;至于法国,阿赛洛钢铁公司更是几乎囊括了国内全部钢铁生产。

  800多家企业、3亿吨钢,这样的情形为何能在中国长期存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国内市场确实拥有消化大部分产量的能力,建设、汽车、造船等下游领域行业常常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总能消化钢铁企业的销量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对此,华民直言:“要想真正改变国际商品市场‘中国买啥啥涨、中国卖啥啥跌’的现象,就要真正让市场说话。”

  中国必须走节约型社会之路

  将粗放型高耗能的增长方式转变成集约型低耗能的增长方式

  “我们也不要老觉得自己吃亏了。价格原则上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从自身角度好好反省,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消费那么多钢材?一年3亿吨。”左学金说:“中国必须走节约型社会之路,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将粗放型高耗能的增长方式转变成集约型低耗能的增长方式。”

  此外,周世俭建议:要鼓励国内有实力的投资公司和钢铁企业“走出去”,去海外合作开发铁矿资源,拓宽铁矿进口渠道。

  周世俭还表示,国际铁矿石价格不可能一直这样猛涨。从前年开始,世界各国都加大了铁矿石的开发投资,澳大利亚和巴西去年都有一个年产量在5000万吨的开发项目上马,我国国内的相关投资也在增加。“按照供求关系基本原理,明后年铁矿石价格不会继续猛涨,因此,价格前景还是乐观的。”

  至于铁矿石涨价会否引起不少产业“应声而涨”,左学金也将其归于供求关系:“有直接影响的钢铁企业应该会涨,来消化成本的上升,但如果市场卖不动,也只得坐等冲击。至于汽车、家电、建材等下游产业,涨价与否就更是看市场了。”

  世界铁矿三巨头

  通过大规模兼并和收购,国际铁矿业“天下三分”——必和必拓集团、力拓集团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共掌握全球铁矿石70%以上的海运量。

  必和必拓集团:由两家巨型矿业公司合并而成,是全球最大的采矿业公司。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成立于1942年,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出口商,也是美洲大陆最大的采矿业公司,被誉为巴西“皇冠上的宝石”,铁矿石产量占巴西总产量80%。

  力拓集团:名列2003至2004年度澳大利亚十大企业第9位。(孙佳华 丁波 林环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