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散伙饭"里的"异味"不可小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8:27 东方网

  毕业离校日子渐渐临近,谢师宴、“散伙饭”等校园独有“毕业消费”渐趋火爆,很多高校老师和学生成天奔波于餐馆饭店以及各个娱乐场所。尽管“散伙饭”这个字眼有些直白,但这顿饭却实在令人难以忘却,因为它不仅仅是大学毕业时的聚餐,更是毕业生们一个直抒胸怀的最后机会。不过,近年来,一些“散伙饭”却渐渐由一顿饭,演变成数不清的“饭局”,从大家凑钱聚餐,演变成轮流“坐庄”请客,也吃出了一些“异味”。(6月22日《工人日报》)

  在多数毕业生的眼中,吃“散伙饭”几乎成了告别大学必不可少的仪式,也已成为大学毕业的“潜规则”——全班性的“大宴”要吃,同一个宿舍的“小宴”也要吃;老乡要吃,好朋友要吃,外院系的同学也要吃;先是被人请,之后自然也要回请别人。随着毕业离校气氛越来越浓,这种“散伙饭”也组织得越来越频繁。“小聚天天有,大聚三六九”便成了其真实写照。

  形形色色的“散伙饭”,已日渐远离了“散伙饭”的初衷,变成了一种物质上的无聊的较量,弥漫着不少“异味”——

  一是吃成了“包袱饭”。以前的“散伙饭”就是大家吃顿饭,但是现在的“散伙饭”内容增加了不少,饭后一般还要去KTV唱唱歌,或者去酒吧叙叙旧,有时还要去蹦迪,这些场所的费用比那顿真正的“散伙饭”已经高出很多倍了。对一些手头拮据而又想“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难避免的尴尬。一些大学生被毕业前频繁的饭局折磨得焦头烂额,感觉就像赴“鸿门宴”。

  二是吃成了“上伙饭”。相处多年,分别在即,大学生们往往拼命喝酒,仿佛要证明“感情深,一口闷”这句酒场老话,喝醉的人自然不少,几乎每顿“散伙饭”都是以醉酒收场。他们有的为了情场失意而抱头痛哭,有的为了考研失败而耍酒疯,更有人为此大打出手,“打”进了派出所。如此饭局,除了喝空的酒瓶,丝毫让人感觉不出感情增进了多少。

  三是吃成了“攀比饭”。一些大学毕业生认为,“散伙饭”一生只有一次,当然要搞得隆重、气派一点,不能比别人、别的班级差。基于“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心态,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同学竟上高档酒楼,没有实力的也只能打肿脸充胖子,或向朋友借款,或把自己的奖学金搭上,或向父母强行索要,来“潇洒请一回”,以争回自己那点可怜的“面子”。据了解,有的毕业生在校最后半个月平均每天要花100多元,有的同学则在毕业前后花了3000多元。

  不可否认,现在的大学生,是追逐时尚的一代,也是接受多元文化的一代,他们需要多元的理解与感情。因此,学生毕业前夕的聚餐,无论就中国的传统习惯来说,还是时代的相对许可度而言都是无可指责的,因为它是符合我国社会交际的一种特色手段。但这种临别聚餐应把好一个“度”,应互相鼓励对方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发愤图强,而不应该把关注点集中在消费档次上,更不能因为即将离校就上演“最后的疯狂”。

  事实上,吃“散伙饭”虽是学生联络感情的一种载体,但并不是惟一的选择。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以“八容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今天,有关高校切莫小视“散伙饭”里弥漫出来的“异味”,必须加强引导。毕业生们在吃散伙饭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尽量避免去高档餐馆,尽量形成AA制的约定。对那些家境不好的同学来说,更要懂得“适可而止”,要大胆对自己不能承受的人情开支说“不”。


作者:高福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