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过乌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8:40 贵州日报

  那年,我到羊昌公社当知青已经两年。春天插秧时节,大队李支书挑选上我,叫我和他到清镇卫城出公差。回来时,李支书说,如果不走原路,走到猫跳河边,过河到乌栗去坐车,同样可以转车回羊昌。我欣然同意了。

  猫跳河两岸农民的贫困景象,给了我强烈震撼。我下乡的地方虽说也贫困,但还有点成百上千亩的水田坝子。那地方虽说也是山区,但山与山之间的距离较远,视野开阔。再

说山上有土,因而也就有了松林、杉林和农民种的果树。那里也有草房,但每家的草房都是三间,有堂屋、有侧屋。可是这里,全是石山,一座紧挨一座,山瘦水枯,高大一点的树木和像样一点的地块都没有。农民只能在一个个窄小的石窝子里种点包谷和黄豆。农家的草房低矮潮湿,有的已经多年没有修整,屋顶都塌下去了。

  十多年后,我又一次到乌栗。记得是冬天,我运货物到电站去。没料到卸货速度太慢,返回时天已快黑,暮色中,只看得见路边和山间灰蒙蒙的草房,冷清极了。更糟糕的是,在水口村过来的上坡处,我的汽车抛锚了。

  我只得到一户人家投宿。家中只有两个老人和一个叫四英的姑娘,每个人的脸都被火烤得红红的。我终于吃上了包谷饭和素白菜蘸辣椒水。老人一再道歉,说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我。老头子将我让到存放粮食的用竹条做楼板的矮楼上,抱来一捆草和一床破烂的棉絮,让我睡觉。而他自己,就合衣靠在火塘边熬夜。我不忍心,推让几次,终于犟不过他,只得睡下,也顾不得棉絮的汗臭味了。

  去年10月,我有机会第三次来到乌栗。没有想到,这里的县乡公路修得这么好,从县城修文到乌栗和乌栗以下的公路竟然全是水泥路面,宽约7米,比从前我走过的县级公路好上几倍。路两旁的荒山如今已遍布葱郁的松树和杉树,空气清新而湿润,沁人肺腑。路上车来车往,显得一片繁忙。更令人惊奇的是,不唯谷堡街上,就是乌栗和沿途的乡村,也都立起了一栋栋新的水泥砖墙房,一改过去茅草房占统治地位的旧貌,显出富庶景象。家家的新房外墙都用白瓷砖贴着,看去整洁美观。有的农户还将房子建成两三层楼,上有栏杆和阳台。于是我就想,休闲不一定非要去什么名山胜景,在有着温暖秋阳的日子,到这里来走一走,在农民的院子里喝几罐茶,闲话半晌农桑,逗逗稚狗,当不失为一件乐事。

  前些年曾去过湖南韶山,后来又从上海乘大巴经杭州、新昌、天台、临海、海门、乐清而达温州,对那些地方农民的住房曾羡慕不已,对那田园风光难以忘怀。如今在我们这里,就那农舍和田园风光来说,也比人家差不了多少了。

  我们去拜访水口村的陈明忠。这个精明的汉子向我们谈起村里的变化,如数家珍。他说,乌栗靠着市县的支持,才四年不到,大家就推倒了茅草房,修起了砖墙房。有的人家挣的钱多,还盖起了几层楼。

  人住上了新房,感到腰杆硬了,脸上皱纹少了,说话声气大了。就寻思配个好点的电视机,堂屋里安几个沙发,这些都需要钱,于是想方设法去赚钱,经济也就发展起来了。

  采风时间不宽裕,我们告别了陈明忠。我来不及去查找当年冬天住过一夜的那户人家。两老如果还在,也是七八十岁的人了。四英应该嫁了个好人家吧?

  链接:2001年初,贵阳市提出:用三至五年时间,消灭农村茅草房。4年的艰苦奋斗,修文县在市县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投资1.4亿元,使1.16万户住茅草房的农户搬进了新居。作者:韩进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