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还学术界一方净土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8:56 四川新闻网

  今天,笔者读到两条有关学术腐败的新闻。一条是6月2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的《同济大学终止聘用“造假院长”》,另一条是6月21日《中国经济时报》报道的《浙江大学一教授申报863成果涉嫌剽窃被检举》。

  从20世纪开始,全世界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使科研成为一种竞争激烈的职业。特别是一旦科研成果做出来时,不仅可以使科学工作者因此成名,而且还可能给他们带来丰硕

利润。于是一些研究人员在名誉利益的引诱下,以不正当手段:造假或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以形形色色的腐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内外不断传出有学者涉嫌学术腐败的新闻。如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学者舍恩,一度曾是全球物理学家艳羡的对象。这位年轻学者在短短两年多内,“放卫星”般地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频频发表重要论文。在一些人眼中,舍恩正在获诺贝尔奖的道路上“奔跑”。然而谁能想到,支撑这一切的竟然都是虚假的实验数据。另据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学术批评网主持人杨玉圣统计,国内几乎所有著名高校都已经传出有学者“涉嫌”学术造假或腐败,被点名或被质疑卷进学术造假或学术腐败的学者教授不下百人。

  当前,学术腐败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表现形式如下: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假造实验数据或成果;以不正当手段捞取学术职称;在学术评审中,施展垄断和行贿等手段。同时,还有权学交易、钱学交易、学色交易,以及学术的低水平重复等。总之,学术腐败已经蔓延到几乎所有的学术科研领域。殊不知:学术腐败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术水平的降低,进而影响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应把打击学术腐败,纳入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内容,一起来抓。即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惩治学术腐败。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引发学术腐败的原因很多且复杂,但主要是一些科技人员太急功近利造成的。然而科学研究不同于其他行业,一个原创性成果的获得往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位知名的老科学家曾告诫青年科学工作者:千万不要被身边的浮躁所影响。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心,良好的心态,不要太在意暂时的得失。年轻人的科学发现可能是幼稚的,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很容易就能找到缺点,这时候如果信心不坚定,好的科学成果很可能就被扼杀在摇篮中。

  惩治学术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仅有道德呼吁和舆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学术界与政府教育部门共同努力,本着公平、公正与合理的原则,建立和实施一套严格的监督处罚制度,以制度化规范学术行为,遏制学术腐败的发生。同时,学术腐败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个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因此,建立健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很有必要。今后要明确:许多学术腐败现象,如抄袭别人的作品,剽窃别人的研究成果等,都属于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犯。知识产权严格是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不仅要赔偿经济上的损失,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情节严重者难逃被判刑的命运。另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的领导,引导学术界建立行业自律的监督体系。只有这样才真正能做到标本兼治。

  总之,让社会各界都行动起来,严惩学术腐败行为,尽快还学术界一方净土。别让学术腐败行为太嚣张!别让学术腐败影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作者:刘纯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