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沙要在三角洲建“立体城市”破解交通拥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4日02:41 红网

  红网6月24日讯(潇湘晨报记者斯茅庚)交通拥堵是世界性城市难题,但地处湘江与浏阳河之交的长沙市三角洲地区“立体城市”模式将有望破解这一难题。23日,《三角洲人车分流方案》获长沙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准。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三五年内,三角洲地区将按“人走地上、车走地下”的“立体城市”模式打造。

  三角洲地区为低洼地,高程处于长沙市200年一遇洪水位(37.55米)以下,平均海

拔32米。由于湘江、浏阳河均按200年一遇洪水位设防,堤顶标高约在38米左右,使本地区呈四壁高、中间低的“脚盆式”地形。河堤阻挡洪水的威胁,同时也隔断了人与水的联系,滨江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采用人上车下、竖向分离的道路交通系统,巧妙利用了地形高差,在海拔32米左右标高形成快速便捷的机动车交通系统,利用停车库屋顶在标高约38米的平台上形成的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通过竖向分离实现交通组织效率的最大化。

  新模式实现了将人与车从一个平面中彻底分离开来,为人们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性空间,极有可能引发全新的城市生活方式,深层次地激发城市新的活力。因此,三角洲模式不仅对于长沙,也将对于全国乃至世界都将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本次对三角洲设计尽可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极富人性化的场所与空间,其开放空间主体格局由一心(表现三角洲地区立体开发模式下的空间构成特征)、一轴(由两个标志性建筑之间形成景观主轴线)、一廊(由北往南,蜿蜒飘逸的绿色走廊)和一环(人性化的、颇具生活情趣的生活环道)来构成。

  同时,还将打造绿意盎然、城市公园式的生态人居环境。即通过对道路、建筑的全面架空,将滨江绿地、中心绿地、林荫步行道、组团绿地整合为一体,形成城市公园意向,实现“居者有其绿”的生活理想。而在功能上,营造“一心二片、刚柔相济”的布局结构。即遵循“城市多样性”原则,弱化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分区,按照主导功能进行布局,形成“二片一中心”的功能布局结构。

稿源:红网 作者:斯茅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