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深圳特区湖北人]陈锡添:我是怎么采访小平南巡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4日04:23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 熊爱玲 郭江汉 窦昆 王孝武 23日发自深圳)

  陈锡添,籍贯广东新会。1941年生。1966年大学毕业至1977年,先后在湖北日报社、咸宁广播站、二汽等单位工作。1983年调入深圳特区报社,现任《香港商报》总编辑,高级记者,第四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下午,深圳报业集团35楼,我们见到了《东方风来满眼春》的作者陈锡添。65岁的陈老声音爽朗,神情淡定。

  1992年3月25日,也就是那篇报道见报的前一天,陈锡添彻夜难眠。丝毫没有大作面世前的喜悦,有的,只是忐忑不安。

  当年1月19日至23日,整整5天里,时任《深圳特区报》副总编的陈锡添,作为为数不多的文字记者,全程随行小平南巡。

  “当时,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最紧要的历史关头,改革还要不要搞?特区到底是姓‘社’还姓‘资’?这个时候小平南巡,做出回答,实在太及时、太重要了!”

  尽管有关方面要求“不报道”,他仍精心准备,一丝不苟地采访、记录。“将来一定会有机会见报!”

  “由于有纪律,采访不准录音,我只能凭笔记。白天,我总是尽可能挤到距小平同志最近处,关注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好在老人家讲话慢,很多话他的女儿会在旁边大声重复,我记得下来。自己不在现场的,马上找有关领导补充采访。比较麻烦的是边走边讲,这时我就记几个字的要点,详细内容凭大脑记,晚上抓紧时间整理,每天都是凌晨两点以后才休息。”

  果然不能报道。直到另一家报纸推出一篇小平南巡的报道时,陈锡添感觉“机会来了”,他挑灯夜战,一气呵成,写出了1.1万字的通讯。

  “稿件里并没有出现‘南巡’两个字,因为小平同志当时已没有任何职务了,我甚至连‘视察’都没用,用的是参观。文章绝大部分都是小平同志的原话,所以文中多处写道‘小平同志说’,顶多是一些地方把老人家的口语转化成了书面语言。”

  稿件送审时,市委宣传部长说:“发吧!你们自己把关,只要把小平写成人、不要写成神就行了。”就这样,文章被推上了深圳特区报的头版头条。

  没几天,国内外媒体铺天盖地、争相转载该文。这篇被称为“历史关头的雄文”,给深圳、中国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深圳在世界范围内沸腾了。这篇文章和陈锡添,也成为深圳的一个符号。

  一文名动天下。这篇报道也将陈锡添推上了记者生涯的顶峰,英美两大传记中心(IBC和ABL)授予他“世界名人”称号。

  盛名之下,陈锡添坦言,自己要感谢一连串的人和事,其中就包括“那段长达11年的湖北工作经历”。

  陈锡添深情地回忆:“大学毕业,分配到湖北日报社工作,社领导让我们放手干……”11年间,在湖北转战农场、企业等多个单位,他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正因为那段难忘的岁月,他对湖北充满了感情。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委派的《香港商报》总编辑,去年以来,他先后3次回到湖北,为第二故乡的发展鼓与呼。

  人物对话

  实现中部崛起湖北应能走在最前列

  

  记者:您曾经长期在湖北工作过,最近又多次回湖北,您对湖北的印象如何?

  陈锡添:湖北的人很好,尤其是我当年在咸宁工作时,感觉那里的人们太朴实、太善良了。现在的湖北,城乡面貌变化非常大。宜昌很美,襄樊城市建设大有改观,尤其是大武汉,每隔一段时间再去看,都会感觉不一样。这两年我走了内陆很多省份,觉得实现中部崛起,湖北应该也能够走在最前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