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为何在机会来临时逃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4日04:51 中国青年报

  青春热线督导 张丽丽

  出色同伴难掩自己的尴尬

  我和Miss马是偶然相识的,当时,我和她都去参加一个体验式的活动,并且凑巧分在一个小组。

  马是那种看起来很阳光的人。她拥有高挑的身材、甜美的嗓音和不凡的才气。如此条件,无论站在哪里,都会成为令人瞩目的风景。而在那天的小组讨论和群体发言中,她也不负众望地表现出了自己的智慧和活力。有这样一位出色的同伴,小组中的每个人都觉得挺骄傲的,对她不乏艳羡。

  “你在单位里也一定很受器重吧?”中间休息的时候,一个小妹妹组员终于忍不住问道。

  “没,没有……”马立刻否定,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谦虚,说笑一下就过去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那笑容背后有一点尴尬。

  事隔几天,马发了个邮件给我。她说既然你是做心理咨询的,我很想问问,你对那天我的表现如何看。我感觉到她要对我说些什么,于是回信说我觉得她挺出色的,如果她希望和我聊点什么,从朋友的角度,我也愿意和她做一些探讨。

  她的信很快来了。

  “不知道这样写信给你是不是很冒昧,但是那天我们小组那位小妹的问题的确触发了我多年以来的一个心病……”

  马果然被那个问题击中了。

  “我的情况其实和小妹说的相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很不受重视,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

  原来马是一个公司的小主管,在一个还算不错的部门。按理说以她的才干应该很快得到晋升,但是工作了7年,身边后来的人都升迁了或变动了,只有她还在原地踏步。这让她感觉极不平衡。

  “我原来觉得是自己倒霉,没遇到伯乐。但那一天的活动和小妹的提问给了我许多思考。我发现,我自己其实并没有真正抓住机会去展现才华。”

  在绝佳机会面前焦虑不已

  马讲到了她工作3年后的一件事情。当时公司要开一个大型会议,本来安排能干的她来做一个小汇报。这其实是一个好的机会,因为这个会议有许多重要人物参加,她的展现将给自己带来发展上的好处。马也的确为此辛苦而认真地准备了一阵子。但开会前一周的时候,她突然觉得自己“焦虑得不行”。此时,正好哥哥的小孩过满月,她最终决定放弃汇报,请假回老家给小侄子过满月。

  决定之后,内心轻松了,歉意也来了,在这样紧迫的时间里将这么重要的事情放下总觉得不太好。于是,在临走前的几天,她特别将自己准备的东西交代给了同事小于,并陪着她一再演练和纠正,甚至连一些很细小的措辞都认真改过。直到小于的表现无可挑剔了,她才安心地回家去了。

  假期过去,马刚回到公司就问起小于的表现,上司告诉她简直是完美无缺。高兴之余,一种嫉妒也升了起来。但马很快把它控制住了。没过多久,小于又接到新的任务,有了前面的基础和自信,小于一鼓作气,又表现不俗。很快,小于被调任,升为其他部门的主管了。

  小于对马一直表示感谢,而马的心里却总是酸酸的。是谁给了小于这样的机会呢?是谁帮小于准备的资料呢?又是谁将小于的表现打造得无懈可击呢?但是,最后是谁作为千里马获得了真正的赏识呢?这些问题常常搅得马睡不着觉。

  “我并不怪小于,真的,我只是觉得心里难受。后来渐渐地,我很恨上司,怨他们不懂得知人善任,看不到真正有才华的人……”

  虽然马的职业生涯仍在继续,但她的职业精神却日渐消沉和麻木起来。

  “小妹的问题叫醒了我,让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无法克服领舞时的那个小动作

  马讲述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些人,他们常常抱怨自己的才华未得到重视,但机会来的时候,他们却无论如何发挥不出真实的水平。这种期待和表现的矛盾背后隐藏着某种奇妙的心理症结,不解开它,“不遇”就永远是那个遥远而凄美的无解故事。

  我回信给马说:能不能告诉我你当初的那个“焦虑得不行”是怎样的一种感触?它为什么可以逼得你最终放弃重要的机会?这样的情景以前是否还发生过?经过是怎样的?

  马的信很快来了,她说“那种焦虑是一种寝食难安的折磨,脑子里总想着某个可怕的场景,总想着如果我演砸了怎么办?像一个无法摆脱的噩梦。而这种感觉的确不是第一次,我从前就体会过它的折磨。最早可能要追溯到童年时期了……”

  马讲述了她5岁时的一段经历。那时候,马天真可爱,虽然不是幼儿园的“最重要女生”,但总还算得上是“次重要女生”,大小活动中经常有她的身影。那次正好是一个重要演出,幼儿园要排演一个大型舞蹈,她又被选入其中。

  马从小是个要强的人,她认真练习老师教的动作,并且一再梦想着有机会成为领舞。后来,她的愿望真的实现了。马被选为第二领舞,而第一领舞的小美女很不幸,在演出前半个月玩跳跳床时骨折了。马终于真正开始领舞,这个意外的惊喜让她整整兴奋了三天。

  但三天过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她突然觉得自己的动作不再娴熟和自然了。舞蹈老师是个严格的人,她很重视这次演出,因此不断对马强调,你现在是全队的灵魂,绝不可以出错,否则大家的辛苦就都白费了。

  于是,马在她面前越来越紧张。以至于在前面跳的时候,她总会担心自己跳错了,要不时回头看看其他的小朋友。老师为她这个动作大为恼火,威胁说要将她换掉。马就是在这样的紧张和压力下跳了12天领舞,到了演出的前两天,终于无法坚持,她大哭着拒绝去幼儿园,父母被她闹得没办法,只好给她请了假。

  马心情放松了,但对演出的惦记并没有放下,她让奶奶悄悄地去看演出,结果奶奶带回的消息让她更受刺激。奶奶说新的领舞跳得没有她好,但特受欢迎,要是她在台上一定比新领舞更好。结果那天她又找茬儿大哭大闹了一场。家里人都莫名其妙,只有她自己知道为什么伤心。

  渴望成长与恐惧成长的矛盾

  5岁的事情可以记得这么清楚,可见这件事对马的影响。行为心理学家说:你过往的经历会以记忆的方式留在你的骨骼、肌肉、血液里,留在每一个毛孔和细胞里。相似的场景仿佛是一个“扳机”,会带给你相同的唤起。不用大脑指挥,你的躯体自然会回到从前的状态。

  我问马,这两段经历有没有共同之处呢?

  她说都是紧张得要死,都是“临阵脱逃”,都是最后失落和懊恼。

  “还有没有别的故事呢?比如你有哪次没逃。”我想看看是否还有例外的情形存在。

  “没有。大家好像都特别客气,每次我一表示出我不愿意,人家也就不勉强了。但其实,我在说不愿意的时候,一方面是真的很害怕,另一方面还是挺想抓住机会的。有时候,我真想让他们坚持一下、逼我一下就好了,所以后来我常常恨那些上司和领导。但是,真的逼我就行了吗,我也不敢说。到最后还是恨自己。”

  马陷入了一片沼泽里,那是一种被动等待、缺乏自信、愤愤不平而又恐慌无奈的心理状态。

  这让我想起了《圣经》中那个叫约拿的人的故事。他渴望被神差遣,却在神给了他使命的时候逃走了,以至神到处找他,甚至让一条鱼吞了他以示惩戒。心理学家将这种既渴望成长,又对成长充满恐惧的想像称为约拿情结。

  约拿情结表现在自己身上,就是逃避机会,不敢承担重大的责任,表现在他人身上就是对他人成功的嫉妒和愤愤不平。当然也有些人会恨生活中的“神”没有锲而不舍,威逼诱导,使他们能够像约拿一样最终完成伟大的使命。

  我问马,“神”最终最可能出现在哪里?

  她说不知道,除非出现在自己心里吧!是自己先放弃的,别人又能怎么样呢?

  我又问,“神”可以如何出现在心里呢?

  马答不上来。

  “有没有什么时候,你能克服心理的恐惧完成某个任务?”我继续启发。

  “当然有,其实工作中的大部分任务我都能很好完成。也有些工作是有挑战性的,但没有那么艰巨,我还是可以努力完成,并且结果也都不错。”

  “那我可不可以说,当挑战没那么大的时候,‘神’就会出现来帮助你?”

  “可以吧!”

  那我们来尝试将挑战划分一下级别吧……

  承认和接纳自己的局限能降低成功焦虑

  我和马按她的水平将挑战划分成不同的层级,然后我们一个个地评估,将第四级定为“神”的极限。马决定从这里开始挑战,帮助心中的“神”来培养力量。

  和马的通信过程,其实也是我自己的一个反思过程。

  生活中的约拿情结其实会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不行”、“我别把事情给弄砸了”之类的话总会在你我的心里浮现,让我们举起的手停在半空又落了下来。然而,当别人说出我们含在嘴里的话时,我们又悔恨不及,甚至将这埋怨蔓延到其他人身上,嫉妒、小心眼儿无形中成了我们的另一张名片,让自己心里都不愿意接受。我们在做什么?我们不也正是现实生活中的约拿!

  打破那个约拿魔咒需要几个步骤:

  也许首先,你需要告诉自己,我不需要那么伟大,也很有价值!承认和接纳自己的局限,可以帮你降低对于成功的焦虑。因为当你接纳真实的自己时,成功就不再是一个提高你身

  价的手段,而成为自我实现的崭新目标。

  其次,从小的成长做起。当你希望自己可以有某个很好的成就时,不如先从小的层级开始,就像马那样,看看“神”卡在了哪里。然后从“神”力所能及的地方开始,一点点地为“它”积聚信心和能量。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自己的主人。把成长的权利首先收归自己。告诉自己,成长是我自己的事情,我是千里马,就需要很好地展现自己,伯乐并不能决定一切,我需要和他合作,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他的选择。我有责任让他看到我,了解我的才干和欣赏我。我也有责任为自己开拓一个更理想的未来。

  当然,你也可以用神的话给自己一个提醒:“起来,去完成任务吧!”让自己永远记得自己的使命。

  正当我在思考这些的时候,朋友打来电话说女儿正为没拿到老师的奖品而哭泣,老师的条件很简单,就是谁先回答出她的问题谁就可以得到礼物。“我女儿说她先想到了,但没敢说,就在犹豫的一瞬,其他的小朋友拿到了礼物。”这又是一个约拿的故事。

  生活中约拿的故事永远都不会稀少,也永远不会结束,每个人也许真的要在心中不断地给自己一个勇敢而坚定的呼唤,去展现真实的自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