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台州破获制售新型毒品大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4日05:16 今日早报

  台州破获制售新型毒品大案

  嫌犯竟用落后设备造出大量“K”粉

  □通讯员 陈锦 本报驻台州记者 吴中平

  【核心提示】 租一间20平方米的民房,买个实验室用的大蒸馏瓶和真空烘箱,在互联网上购来羟亚氨原料,就这样炮制出新型毒品氯氨酮(俗称“K”粉)。

  昨天上午,记者从台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获悉,经过半年多侦查,台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与仙居县公安局破获我省首例作坊式加工“K”粉案件,当场缴获新型毒品“K”粉10.8公斤,生产原料羟亚氨90多公斤,仿六四式手枪一支,及部分毒资,抓获涉案人员13人。

  一次查获“K”粉10.8公斤

  2005年下半年,台州警方发现有人在娱乐场所销售新型毒品“K”粉后,即组织了专案组进行调查。随后,杭州警方也抓获一名贩卖“K”粉的犯罪嫌疑人,交代了毒品来源地在仙居境内。

  为了找到毒品加工点,警方先后化装成农民、高速公路建设人员,深入仙居县境内寻找,禁毒民警还六上武汉、四上上海,辗转安徽、广东、福建、山东等地,掌握了大量毒品流动态势。

  随着调查的推进,一个以仙居人吴日升为首的毒品制造团伙浮出水面。去年12月29日深夜,台州警方在一家浴室抓获了吴日升等4名制毒人员,并冲毁了藏匿在蔡坎上村民家中的两个毒品生产窝点,当场缴获新型毒品“K”粉10.8公斤,生产原料羟亚氨90多公斤,仿六四式手枪一支,及部分毒资,查获涉案人员13人。据制毒人员交代,他们制造的“K”粉大多“出口”东南亚地区,部分销往国内的武汉、上海及我省的杭州、温州、衢州等地。

  随着毒品制造窝点的冲毁及制毒人员的落网,制造“K”粉原料的一名上海供货商也落入警方手里,他交代为了推销羟亚氨原料,还向制毒人员提供了制造工艺。

  据警方透露,吴日华从上海供货商处购买的10公斤羟亚氨还未来得及加工成毒品。

  犯罪分子为“K”粉暴利铤而走险

  “K”粉作为新型毒品,以前大多来自境外。“这么落后的地方,这么落后的生产设备,竟然能生产出如此多的‘K’粉。”陈连卿支队长惊讶地说,以吴日华为首的这批制毒人员,在一个20平方米的民房内,用类似于实验室的蒸馏瓶和真空烘箱等简单,并从原材料供应商处获得制造工艺,每天竟能生产出3公斤左右的“K”粉,价值达300万元。

  陈连卿支队长还向记者透露,制毒人员从互联网上购买的羟亚氨原料每公斤只要一万元,而一公斤羟亚氨就可生产0.4公斤“K”粉,目前一公斤“K”粉的市场零售价高达100万元,市场批发价达25万元—50万元,而生产成本不到3万元,利润高达10多倍。

  “高额的利润,是导致一些犯罪分子铤而走险的原因。”陈连卿分析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