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头税”百年耻辱今朝洗雪加总理向华人道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4日08:51 无锡日报

  据新华社渥太华6月22日电(记者杨士龙)加拿大总理哈珀22日就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人头税”政策向全加华人正式道歉,并宣布将向受害者进行象征性补偿。

  当地时间22日下午,哈珀在众议院宣读了道歉声明。哈珀说,华人在加拿大建国初期的最重要工程———太平洋铁路的建设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大约1.5万华人参与了工程建设,至少1000多人在施工中丧生。“如果没有华人工人的参与,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加拿大

”。

  哈珀指出,1885年太平洋铁路竣工后,加政府没有让任何华工参加敲入最后一颗道钉的庆祝仪式,反而开始为限制华人入境实施“人头税”,这种做法是“极其不公正的”。哈珀最后说,加政府已经深刻认识到“人头税”政策给华人带来的耻辱和痛苦,他谨代表全体加拿大人和政府向华人表示真诚道歉,同时也为1923年“人头税”停征后实施的《排华法案》表示最深切的悔过。

  在随后举行的平反庆祝仪式上,加拿大遗产部长小田宣布了具体的补偿方案。她说,政府将为目前健在的“人头税”受害者和其他受害者遗孀共约400人每人补偿2万加元(1加元约合0.9美元),同时拨款2400万加元,资助各少数族裔社区就历史问题开展教育活动,其中250万加元将用在华人社区进行“人头税”问题的宣传。

  此外,加政府还将拨款1000万加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反种族歧视宣传。

  平反仪式在加拿大各大电视台全程现场直播,并提供英语、法语和汉语等同声传译。300多名“人头税”受害者及其家属、华人社区代表应邀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参加平反仪式的有7位尚健在的人头税受害者,其中年龄最大的是106岁的李龙基先生,最小的马林笑容女士也已85岁。

  马林笑容是最后一个交纳“人头税”的华人,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从3岁开始,“人头税”这个耻辱的阴影就一直伴随着她,“我没想到能够活着看到平反的这一天”。李龙基老人已不能讲话,他的女儿李惠玲表示,补偿与否、补偿多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纠正历史错误,还华人尊严。

  解读

  一声“对不起”跨越百年

  为什么加拿大政府对华人的这一声“对不起”竟然跨越百年才说出?加拿大一些华人学者、侨领和新闻界人士对新华社记者谈了以下4个原因:

  首先,华人在加地位今非昔比。从19世纪后期华人参与修建太平洋铁路到20世纪中叶,老一辈华人移民始终被视为低人一等,连选举权都没有,利益谈何受到法律保护。而如今,加华人总人口已过百万,而且集中居住在多伦多和温哥华等大城市。他们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成为推动加社会前进的一支强大生力军,其中有不少人被授予终生成就奖———加拿大勋章。华人不仅受到主流社会更大的重视和尊重,也成为各政党极力争取的票源之一。

  其次,华人参政议政意识增强,维权行动日趋活跃。与老一辈相比,新一代华人经济条件、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又多从事高端领域的工作,语言方面没有障碍,因而更容易融入主流。参政议政,维护本群体利益,已成其必然追求。多年来,在市、省议会里出现华人面孔已不鲜见,进入联邦议会的华人议员目前也有5位,创历史纪录。还有更多华人加入了主流政治人物的助选团队。华人的关切和诉求自然也有了更多“倾听的耳朵”。

  第三,华人维权组织增多,公关和宣传能力不断提高,活动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中华会馆、洪门民治党之外,平权会、华联会、各省同乡会、各种专业人士协会等新兴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在加各大城市建立起来,成为向政府反映华人呼声,争取华人权益的重要渠道。正是在平权会、华联会等社团不懈抗争下,“人头税”平反才逐渐被政府排上日程。随着加华文平面和网络媒体兴起及其影响力的扩大,华人参政议政维权已拥有了较好的舆论支持平台。此次加政府组织的“平反列车”从温哥华开到渥太华时,3节专门的车厢里,两节坐的是“人头税”受害者及其家属,另一节则坐满了途经的各大城市的华文媒体记者。

  最后,加大选日益白热化的竞争成为“人头税”最终获得平反的催化剂。哈珀此时高调平反“人头税”被视作一场非常及时而漂亮的“政治秀”:既落实了朝野多年来的共识,又实现了其大选承诺,同时也意在为下次大选排兵布阵。加历史上少数政府寿命平均不到两年,而哈珀要想实现赢得多数政府的梦想,少数族裔特别是华裔票仓当然是他的必争之地。记者杨士龙赵青(据新华社渥太华6月23日电)

  背景

  “人头税”

  从1885年起,加拿大政府为阻止华人移民加拿大,开始向其征收每人50加元的“人头税”,这个数字最后增加到500加元,相当于当时华人两年的工资。

  据统计,到1923年,有大约8.1万名华人移民被迫交纳了2300多万加元“人头税”。1923年至1947年期间,加政府又通过实施排华法案禁止华人入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